財訊雙週刊
2022年金融股遭連環負面衝擊,就算賺錢,今年也要以充實資本與營運資金為優先,現金股利發放肯定縮水,熱愛現金配息的存股族該何去何從?最新一期《財訊》雙週刊盤點金融股投資評價並提供投資人操作參考。
台灣投資人對於高股息配發率、高現金股利的標的總是難以抗拒,根據《財訊》報導,2021年金融股獲利創史上新高,光15家金控的股東人數就暴增超過615萬人,投信業者也以高股息ETF搶市,至今台股已有11檔高股息ETF,總受益人數超過200萬人。然而好景不常,2022年金融股遭股債崩跌、升息緊縮等連環負面衝擊,金融股就算賺錢,也要以充實資本與營運資金為優先,現金股利發放肯定大幅縮水。
開第一槍的是玉山金控。考量到帳上逾百億元的股債評價減損以及充實營運資本,2月20日,玉山金宣布今年不會動用資本公積配股,僅配發0.2元現金股利、0.4元股票股利,同時以每股20元的價格啟動160億元現金增資。隔天股價就下跌4.81%,賣壓刺激單週成交量衝上34萬張,截至2月底,暫時守住月線。年初市場原本預估升息將到尾聲,金融股有一波反彈,但玉山金公告後,拖累整體上市金融類股在一週內下跌1.1%,未來即使利率環境轉趨穩定,金融股恐怕繼續承壓。
真正的重災區,當然是投資部位大的壽險型金控。根據國泰金、富邦金、中信金、新光金等五大壽險型金控財報,截至去年第三季,股債評價累計減損都超過千億元,開發金帳上其他綜合損益也有840億元的虧損。若要嚴守財務紀律,應將全年獲利扣除法定資本公積及股債投資評價減損後,剩餘才能拿出來發放股利。就算要拿公積配股,也只能使用當年度的盈餘公積,不應挪用過去累積的資本公積,而這也是主管機關嚴管金融業股利政策的主因。
不過,從去年延續到今年、總規模超過2500億元的金融股現金增資潮,恐怕大幅擾亂籌碼。去年金融股均折價辦理現增,現增價常為該波段的地板價,三商美邦和新光金控的股價就落在現增價附近。根據《財訊》報導,國泰金控與富邦金控均已表明希望爭取「穩定」配發股息,今年目標至少配發2元以上,若小股東對於「左手向股東拿錢增資、右手又發放現金股利」的政策也能埋單,股價仍能維持堅挺。
反觀銀行業或以銀行為主的金控和租賃業者,如台中銀、遠東銀和台企銀,不但在去年股債齊跌的風暴中全身而退,也是利差擴大的受惠族群,有望配高息。作為股民,每股盈餘成長意義大於稅後盈餘。從公告的自結獲利數來看,第一金控是唯一一家每股獲利較上年正成長的金控,永豐金和合庫金略微衰退,為表現最亮眼的三家。
近期企業違約風險升溫、即將接軌十七號公報,金融股波動風險仍不容小覷,是否換手標的?值得存股投資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