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技術日新月異 醫:肺癌晚期不再等於末期

▲新竹臺大分院外科部陳沛興醫師表示,有65%的肺癌病人確診時已是晚期,建議民眾預防勝於治療,針對有家族病史或是有吸菸習慣的高風險族群,應及早篩檢、接受治療。(圖/新竹臺大分院提供)

【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陳醫師,肺癌擴散成這樣,我還可以活多久?」肺癌第四期的孫太太憂心詢問醫師,而這往往也是肺癌病人共同的憂慮。

▲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竹北院區。(圖/新竹臺大分院提供)

新竹臺大分院胸腔外科陳沛興醫師說明,孫太太在50歲的時候被診斷出肺癌第四期,當時孫太太的右側肺部表面廣泛性的佈滿了肺腫瘤,若以早期傳統治療方針,在無法開刀只使用化療的情況下,病況大約只能維持六個月的穩定期,且通常病人無法順利活超過一年;在尚未出現標靶藥物前,罹患肺癌晚期只能接受化療無法進行手術,但即使有了標靶藥物,平均也只能穩定控制一年左右,之後仍無可避免會出現抗藥性。

陳沛興醫師說,醫療技術日新月異,目前已有越來越多肺癌標靶藥物及治療方法,醫師於治療前可依病人的年齡、疾病期別、腫瘤大小、位置、身體狀況評估,為病人制定合適的治療計畫,肺癌晚期不再等於末期。

陳沛興醫師表示,癌症越晚期,腫瘤相對大、周邊組織受損更嚴重,需手術切除的部分也越多,即使切除了原發部位的腫瘤,也容易復發,對病人身體負擔相當大。在手術技術的進步下,肺癌手術大多可用微創胸腔鏡手術完成,傷口疼痛減少、恢復加速、住院天數縮短,開胸手術已漸漸被胸腔鏡手術取代。

陳沛興醫師說明,這個收治案例孫太太當時至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胸腔外科門診就診時,先為其安排切片,發現可使用第二代標靶藥物進行治療,並且在服用三個月後發現大部分的腫瘤幾乎消失,只剩下一小塊區域仍有腫瘤存在,服用六個月後,腫瘤大小與分佈範圍縮小到可以開刀,且對病人身體負擔較小的程度,因此為其安排手術。於開刀後,孫太太持續服用第二代標靶藥物近四年,病況控制穩定。直至四年後,孫太太的肺部腫瘤又出現新的進展,經切片發現腫瘤突變為T790M,立即將標靶藥物由二代改為三代繼續服用,於後續的追蹤檢查中發現,原本惡化的區域又再度地獲得控制,且標靶藥物的副作用相較化療來的低,目前已穩定控制七年有餘。

陳沛興醫師強調,預防勝於治療,針對有家族病史或是有吸菸習慣的高風險族群,應及早篩檢、接受治療。若為較晚期的肺癌,應積極與醫師討論合適治療計畫,以延長壽命且兼顧生活品質為目標,晚期肺癌手術最重要的概念是先求不傷身,再求效果,治療的方向更著重於控制肺癌,並與之共存,盡可能的切除腫瘤,但不造成身體過大的副作用,用控制的概念取代治癒,讓風險與治療效果達到平衡。陳醫師建議,肺癌治療方針多元,且第一線的標靶用藥的選擇會影響整體治療成效,應與醫師充分討論,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