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新聞/編輯部
一年一度的台北國際書展「TiBE 台北國際書展2023」將於明天(1/31)登場,展方持續以數位出版為焦點,規畫數位出版主題館、數位出版專業論壇,此次香港文學館也參與,並與數間香港獨立出版社和港人在台出版社合作,包括「有種文化」、「山道文化」、「藍藍的天」、「1841出版社」、「2046出版社」,為讀者帶來豐富的香港文學及文化書籍,帶動文化交流。共同參展的香港獨立出版社,包括藍藍的天、有種文化、山道文化,均為中型出版社;是次與香港文學館攜手來台,在台北國際書展中,文字與知識將在自由的空氣中得以重光,連結廣大讀者。文學館將發售以下多本精選書目,如作家朗天新書《正在思想——當代哲思十八家》及黃念欣再版散文集《夕拾朝花》等,並舉辦三個線上線下港台作家對談活動。
其中有種文化及山道文化曾於2022年突遭香港質發局取消參加香港書展資格,失去讓知識、文化亮相於公眾的平台。
書展活動:
亂世文人,大歷史中的微妙緣份
香港作家周蜜蜜從中國到香港,走過文革、六四等世紀大事,一位優雅女作家,因為傳奇人物丈夫羅海星的關係,有了許多跌宕奇情的遭遇。她新近出版自傳《亂世孤魂——我與羅海星,從惠吉西二坊二號到唐寧街十號》,記下文人與歷史的遭遇,並來台與舊友吳鈞堯共敘亂世中的文人緣份。
日期:2月4日(六)
時間:13:00-14:00
場地:迷你沙龍(位於書展大賞館)
嘉賓:吳鈞堯、周蜜蜜(線上連線)
主持:鄧小樺
活動連結:https://fb.me/e/48DyHO1cb
虛構的,微小的,歷史:從文學電影觀照香港
你是香港電影迷嗎?喜歡張國榮、周星馳、劉德華演的電影嗎?文學和電影對於勾勒一個地方的面貌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本土流行文化開闊了香港人對時空的構想,劃分出屬於香港獨有的時間觀,為建構香港身分帶來不同的可能性。今次台北國際書展請來陳慧與陳智德,兩位致力在其作品書寫香港文化的作家,通過文學與電影,追蹤時間的足跡,呈現一種有別於官方論述,想像香港的不同方式。
日期:2月4日(六)
時間:15:30-16:30
地點:迷你沙龍(位於書展大賞館)
嘉賓:陳慧、陳滅
主持:顏訥
活動詳情:https://fb.me/e/3eRjBh4eQ
無遮之鬼,災難之書——社運後女性書寫
社運大事發生後,寫作者如何面對被假新聞、謠言與謊言包圍的世界?如何以寫作梳理自身、同時再度追求變化?謝曉虹和鄧小樺各自以小說及散文書寫,同時也面對不止一地的讀者。主持楊佳嫻將自己的視野為兩人、兩地、非常與日常縫合牽線。
日期:2月5日(日)
時間:14:15-15:15
地點:紅沙龍
嘉賓:謝曉虹、鄧小樺
主持:楊佳嫻
活動詳情:https://fb.me/e/2hOqj3yMl
TiBE 台北國際書展2023 https://www.tibe.org.tw/
展覽時間:
2023年1月31日(二)至2月5日(日)每日10:00 – 18:00
2023年2月3、4日(五、六)延長至 22:00
地點: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一館(台北市信義路五段五號1樓)
《參差杪》
作者:張婉雯
類別:香港文學、散文
售價:新台幣 500 元
共同推薦:許迪鏘、梁柏練、劉偉成、黃嘉瀛
內容簡介:
《參差杪》為香港小說家張婉雯散文結集。本書收錄的作品,其寫作年期橫跨兩個世紀,歷二十餘年,見證了時代之更迭。首章「動物的夢」寫貓、寫鼠,寫城市裡動物的生存空間,盡見作者對牠們的遺憾與補償;「口吻是小說家唯一的劍」以社會經驗漫談文學,以所讀所思引申聯想,慧眼獨具;「在自由的路上踽踽而行」以作者與父輩、師兄相處時光為重心——橫跨歲月,各篇互相參照,流露思念;「將殘的燈火」重新回憶過去的人和事,豐富的人物描寫,盡見小說的運筆;終章「在離散的時代裡她們尚有彼此」,回應當下所身處的時代,寄語完整。作者期望藉著散文書寫,重構記憶與生命、個人與社會之間的種種連結。本書分成五個部分,包括青春的觀照、對故人的思念、社區生活的日常,和對文學的體會;以此構成作者的人生觀照,回應當下的變遷。在本書中,作者探索散文寫作的各種可能,包括散文在抒情、評論與記敘上的面貌;或強烈或淡雅的筆觸。作者希望建立紛紜而獨特的散文寫法,開拓本地散文寫作的風格。書中文章篇幅不一,故名「參差」;即使是枝葉末節,也寄望能如大樹樹椏伸向廣闊天空,故曰「杪」——盡見她感受生命的矛盾與反思,細緻豐富。
作者簡介:
張婉雯,生於香港,喜歡寫作,關心動物。小說集《微塵記》獲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小說組推薦獎;〈潤叔的新年〉獲第二十五屆聯合文學新人小說獎(中篇);〈明叔的一天〉獲第三十六屆中國時報文學評審獎 (短篇小說),另獲香港書獎、中文文學創作獎等。曾出版:《你在——校園貓的故事》(2020)、《那些貓們》(2019)、《微塵記》(2017)、《甜蜜蜜》(2004)、《極點》(與莫永雄合著)(1998)等
《夕拾朝花》
作者:黃念欣
類別:香港文學、散文
售價:新台幣 500 元
名人推薦:小思、陸離、陳韻文、鄧小宇、馬家輝、董啟章
內容簡介:
《夕拾朝花》為中大中文系資深副教授黃念欣的《明報》專欄首度結集。封面為香港名作家黃碧雲的畫作,精緻細膩,極具收藏價值。欄名「夕拾朝花」向魯迅與亦舒致敬,旨在現實與想像並重,針砭與唯美兼得。全書收錄二零一八年起共四十篇明報專欄文章,題材環繞文學、文化作品評介,結合社會時事與作者教研工作所見所聞。目光敏銳,文字靈巧,知識豐富,簡單易讀,為讀者帶來聯想、反思,又能引起共鳴。
作者簡介:
黃念欣,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香港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著作《晚期風格——香港女作家三論》獲第十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文學評論組推薦獎、《翠拂行人首:小思集》則獲第七屆香港書獎。曾任《開卷樂》及《遇見文學》主持,並於《明報》撰寫專欄,積極推廣閱讀與文化。
《正在思想——當代哲思十八家》
作者:朗天
類別:哲學、傳記
售價:新台幣 500 元
聯合推薦:何倩彤、張歷君、馮美華、董啟章、潘國靈、駱穎佳
內容簡介:
《正在思想——當代哲思十八家》為作家、大學客席講師、本地資深哲普工作者岑朗天的文章結集,收錄其十數年來發表於不同文化刊物的哲普文字,本書精選其中十七篇詳述當世最具影響力哲學家的文章,包括鮑曼(Zygmunt Bauman)、大衛.哈維(David Harvey)、齊澤克(Slavoj Žižek)、巴特勒(Judith Butler)等哲學大家,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各人生平、思想源流、所關注課題及各家關鍵論述。作為香港少數以哲學普及為定位的哲學思想入門書,本書強調各思想家與時代當下的連繫,致力通過各家論述,思考在現今全球化、後期資本主義、後現代、後真相文化宰制下的出路。作者融匯貫通,消化各家理論,並靈活地將其置入香港的文化、社會語境中,配合現實事例,令讀者容易進入、理解理論內容。期望讀者能以此書為踏腳石,開啟各位對哲學及思考的興趣,具有哲學基礎者亦可透過本書溫故知新,對各家論述、關注課題有更深刻了解。
作者簡介:
岑朗天,作家、影評人、文化策劃;電影及劇場編劇;大學客席講師;鮮浪潮國際短片節董事;曾任台灣金馬獎、香港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香港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及香港電影金像獎歷屆評審。著有《村上春樹與後虛無年代》、《後九七與香港電影》、《行者之錯步:誤解老子.悟解老學》、《永遠不能明白的經典電影》、《懺者其誰——感觸莊子心靈自由》、《香港有我:主體性與香港電影》、《五十自述——真實的理想主義》、《反復:本體論易學之建立》、《反復:易經新寫》近三十部作品。
《飲食魔幻錄(增訂版)》
作者:杜杜
類別:香港文學、散文集、飲食文學
售價:新台幣 600 元
拍案推薦:畢明、許迪鏘、黃念欣、樊善標、邁克及謝曉虹
內容簡介:
《飲食魔幻錄(增訂版)》結集了杜杜在《明報》專欄發表的短篇文章,增訂版新增兩篇文章,暢談飲食及菜色、由食物所衍生的想像和藝術,探討它們在日常生活與藝術世界中的角色。全書大量地引經據典,提及不少飲食相關的小說、散文,甚至附上一些小食譜。內容多樣又精彩豐富,插圖精美吸引。本書為香港文學館的香港文學經典復刻書系之一。
作者簡介:
杜杜,江蘇揚州人。上海出生,香港長大,現居紐約。中學時就讀華仁書院,接受愛爾蘭耶穌會神父的天主教教育,思想背景深受其影響。其後在香港大學攻讀英國文學和比較文學。興趣是電影,立志做作家,最後主要從事教育工作,現已退休。其作品散見於香港報刊,結集作品有《瓶子集》(1995)、《非常飲食藝術》(1997)、《另類飲食的藝術》(1999)、《飲食與藝術別集》(2002)、《飲食調情》(2016)、《甜美的悠閒》(2021)等。
《文學看得開(作家篇)》
作者:鄧小樺、米哈、甄拔濤、黃嘉瀛、鄧正健、紅眼
類別:文學、傳記
售價:新台幣 700 元
內容簡介:
《文學看得開(作家篇)》請來六位本地作家、大學講師、藝術家、劇作家及文化評論人,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評論及分析古今中外,超過三十位文學大家的生平及其作品。作為香港少數文學入門書籍,為緊貼時代脈搏,每篇文章開首皆特設欄目說明在現今世代仍要閱讀這位作家的理由,並附有豐富配圖貫穿全文,文末亦設有各類延伸閱讀書目,旨在以淺白易明的方式普及文學,並向廣大讀者推廣優秀的文學作品。我們希望讀者能以此入門書為踏腳石,開啟各位對文學及讀書的興趣。
作者簡介:(依文章出場序排序)
鄧小樺
鄧小樺,香港詩人、作家、文化評論人、策展人。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畢業,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哲學碩士(主修文學)。大學時開始寫作,曾獲中文文學獎散文組冠軍、新詩組亞軍等獎項。詩歌、散文及評論作品入選中港台多本文學選集。後於中港台三地撰寫專欄、訪問及評論。著有詩集《眾音的反面》、散文集《恍惚書》(獲2019年台灣OpenBook「美好生活類」書獎)、訪問集《問道於民》等。曾獲邀到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寫作坊、美國維蒙特工作室駐場交流,亦曾受邀參加台北詩歌節、台北亞洲詩歌節、德國三葉草節女性詩人雙年展。
資深文學編輯,文學雜誌《字花》創刊編輯之一,現任文學媒體《無形》、「虛詞」、《方圓》總編輯,另編有文學合集及個人著作二十餘種,包括《自由如綠》、《我香港,我街道》等。現為香港文學館總策展人及理事會召集人,近年進行多項策展工作。於大專院校及中學教授創作及閱讀,亦曾策劃多項文藝創作課程。亦擔任各種創作比賽及書獎評審。
Patreon「不可言明的共通體」: www.patreon.com/tswtsw
米哈
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哲學博士,香港電台電視節目《五夜講場:文學放得開》及香港電台第一台節目《哈林奭失眠》、《講東講西》、《一分鐘閱讀》主持、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界別)評審員。
著作包括短篇小說集《佈道後的幻象》、《餡餅盒子》、訪談集《文藝勞動:香港創作人的工作與日常》,以及散文集《昨天喝了河豚湯:50位作家,50種面對殘酷世界的回應》、《讓希望催促自己趕路:99個故事,99種生活態度》等。
Instagram/Patreon: mihawriting
甄拔濤
立足香港及德國劇場。再構造劇場藝術總監、德國曼海姆國家劇院駐院作家、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藝術範疇民選委員及文學委員會主席。《法蘭克福匯報》形容甄氏為當今亞洲炙手可熱的劇作家之一,至今已有六部劇作翻譯成德文上演。香港大學英國文學學士、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文學)碩士及倫敦大學Royal Holloway編劇碩士。
英文劇本《未來簡史》獲2016德國柏林戲劇節劇本市集獎,為首位華人得此殊榮,並於香港新視野藝術節及德國蕯爾布魯根邦立劇院製作德語版本。中文劇本《灼眼的白晨》獲第八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劇本。
近作包括大館Spotlight《有你,故我在》及《核爆後的快樂生活》、《柏林的金魚》、《洪水來了,我一個人在台北》(現場及網上版)、藝穗會體驗劇場《她和他們意識之流》等。
黃嘉瀛
香港藝術家及策展人,於2013年獲香港中文大學藝術學士及於2021年獲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哲學碩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博士生。策展項目、藝術創作及寫作散見於香港及其他城市之報刊、美術館及社區空間。
鄧正健
文化評論人。現在的身份是離散香港人。
紅眼
專欄作家,影評人。《藝文青》總編輯。寫電影、電視劇、流行文化。寫小說。文章散見明報、端傳媒、商台903、虛詞.無形、ACOO、週刊編集、天下獨評、Madame Figaro 及其他香港媒體。曾獲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