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權息、領完股息股利後,該賣掉股票嗎?

引新聞INNEWS特約財經編輯 謝孟儒

愛因斯坦說,「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讓複利發生效果的方法有很多,存股也是其中一種。而當我們所存的股票,在除權息後,該如何處理?雖然秉持著存股的邏輯,是該繼續持有,但除權息後價格幾乎是必然下跌,是否該賣掉,獲利了結呢?其實從兩個角度來思考,答案自然明瞭:

1.除權息後總有段填息的時間,是進場的好機會:

假設中信金配1元股利,除權息前為20元,那麼在配發股利後,股價應該是19元。從19元要回到20元,會需要多久的時間呢?沒人知道。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段時間當中,股價必然有所波動,在填息完成前,都算是好的買點。甚至,有可能出現低於19元的貼息行情,此時加碼那你的成本便相對降低了,既然如此,何須要賣?應該要繼續加碼才是。

2.評估股利是否大於價差,進而考量是否需要出脫:

同樣以中信金為例,賺了1元股利的你,當時的股價與購入的成本相減,你是否有賺呢?相信很多人是在低於19元時購入的,但既然是存股,此時賣掉賺價差,那你的原因是什麼呢?

除非是換股—有更好的標的—或是有現金需求不得已賣掉,否則賣掉實在是滿可惜的。股利是否大於價差?往往大家因為填息日長,或是出現貼息行情,所以選擇不賣。但卻沒有想到,其實在現在多方資金投入的前提下,台股的多頭走勢,很可能讓個股—尤其是績優股—價格一路向上。存股,就是要「累積張數」,因此還是繼續持有吧。

 

圖/翻攝國泰世華樹精靈APP

就上面兩個層面來看,繼續持有,看起來是比較好的選擇。但是否有什麼情況是適合賣出的呢?其實,若你持有的是景氣循環股,每一年都有著很類似的波動,那在某幾個月其實可以提早佈局便宜購入等著領股息,甚至在低點購入,在除權息前獲得比股利更好,甚至好幾倍的價差。

但對於存股族或新手來講,還是建議列出實際的目標,每年強迫自己要存某檔股票10張、20張、甚至50張,此時心中會有明確目標,遇到大盤波動或是市場消息,也都才能夠穩住自己的策略。

更多存股理財資訊,請參考 https://www.easystock.com.tw/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