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 青春期的親子溝通 健康 by 李 振麟 2022-05-23 FacebookLINETelegramWhatsAppTwitter 記者 李振麟/新北市報導 文、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曹立心理師 在晤談室中,爸爸抱怨就讀國中的女兒都不讀書,成績在班上排名倒數。於是心理師建議爸爸和女兒一起討論課業學習的意義,或考量他的興趣和優勢能力後適性發展。 但爸爸立刻氣憤回應:「他都不跟我講話啊,在家都在滑手機,一天講不到三句話!」「他不理我,我也不理他!」在爸爸離開治療室後,女兒委屈地表示:「我有跟他說話啊,不知道為什麼他說沒有。」「我說什麼都會被罵,不知道要跟他說什麼。」類似的對話在治療室中並不少見,結果往往是孩子與家長兩敗俱傷。 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曹立心理師表示,青春期的孩子正處於身心快速發展變化的階段,如心理學家Erikson所提出的,青春期的重要任務為建立「自我認同」(self-identity),探索自身在社會中的角色。這時候的孩子渴望獨立自主,常會抗拒遵循父母的期待與價值觀,認為自己有能力判斷是非對錯;然而此時的孩子尚未完全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於是當遇到無法自行解決的問題時,矛盾產生了,孩子在內心深處可能產生自我懷疑與焦慮的心情,更容易透過反抗權威或規則來處理衝突的情緒。 青春期是成長過程中相當重要的階段,孩子的升學發展、交友選擇、時間與金錢運用等議題常是家長關注的焦點,我們如何有效地與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溝通呢? 首先,當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時,家長的第一個反應可能是責罵、評論或告訴孩子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可以理解家長希望能即時導正孩子的不良行為,但未深入了解事情經過即給予建議,可能效果有限,更會讓孩子感受不到家長對自己的關心,反而會覺得不被了解。 準備與孩子溝通時,家長可以先深呼吸放鬆情緒,再以好奇的態度詢問事發經過,傾聽孩子的感受與想法。孩子在回應過程中可能會為了逃避懲罰而說謊,或抗拒表達以免被責備,此時家長要繼續用好奇的問句釐清事情的經過,簡短摘要孩子說的話,避免質問或評論他的言行,當孩子逐漸感受到家長願意傾聽自己真實的想法及感受後,通常會放下防衛,願意與家長進行分享與討論。 後來的晤談中,女兒:「我每次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回家跟爸爸抱怨,說完就好多了哈哈。」爸爸:「我就是聽他講、聽他抱怨啊,有時候我也沒辦法說什麼,只能在他太激動的時候提醒他冷靜一點。」或許,在與青春期孩子溝通時,重要的不是我們說了什麼,而是我們聽到了什麼。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李 振麟 經歷 中華社區報刊聯合新聞網記者、優傳媒記者、爽報新聞網採訪主任、報新聞報採訪主任 美國財務金融與國際貿易雙碩士、多年實務經驗, 報導類別專注國際財經產業,醫療、社團、藝文、生活娛樂等報導。 See Full Bio FacebookLINETelegramWhatsAppTwitter 前一篇大專盃環保節能車大賽,青年學子發揮無限創意下一篇當精神病人也確診 避免增加污名化 清冠一號團隊攜手訊聯外泌體及AI智慧研發「清泌一號」 報新聞/記者蔡昀臻/台北報導 疫情期間熱銷60餘國的「清冠一號」,助全球人類重拾健康,中草藥對抗COVID-19的藥... 2025-04-29 【川普2.0來襲】百日震撼全球經濟 台灣如何在新秩序中突圍? 【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2025年1月20日,川普第二任期正式展開,美國內外政策風向急轉,不僅重啟美中科技對抗,... 2025-04-29 腰痛到走不動?椎間盤突出初期警訊+自救2動作 【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隨著數位化生活型態興起,椎間盤突出已不再是高齡者的專屬疾病。物理治療師陳曉謙指出,年輕族... 2025-04-29 基隆市衛生局辦理口腔黏膜檢查訓練 報新聞/編輯部 為提升本市有意願執行口腔黏膜篩檢服務醫師具有篩檢技巧,以早期發現與介入措施能力,本市衛生局...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