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南院特展【謎樣景泰藍】4/1起開展

報新聞/編輯部

故宮南院特展【謎樣景泰藍】,將於今年4月1日起到113年4月14日
地點2F 展廳S201

景泰藍是指在金屬胎上以金屬絲勾勒圖樣,再反覆填燒琺瑯釉,打磨而成的作品。此項工藝又稱掐絲琺瑯,於元代(1271-1368)自拜占庭經伊斯蘭地區,傳入中國。十七世紀的鑑賞家宣稱,明代宗景泰時期(1450-1457)燒造的掐絲琺瑯最值得收藏,此種工藝因而得到「景泰藍」的俗稱。然而,景泰年間製作的掐絲琺瑯已近乎失傳。後世匠人為肆應古董市場龐大需求,便鑄造各式帶景泰偽款的作品,導致往後鑑定的困難。

此器仿自青銅器觚底鑄大明景泰年製長方框陽文楷款掐絲琺瑯器之景泰款常屬後加不足為信這件作品的琺瑯釉色及器形與一件法國裝飾藝術博物館的收藏雷同該器據信為元或明早期製早期掐絲琺瑯常因宗教奉獻故而仿青銅器形晚明工匠更喜好以狀似青銅器觚之掐絲琺瑯器作為花瓶據此此件作品或為元明祭禮爐瓶燭台五供中的觚形瓶
圖故宮南院
這件掐絲琺瑯番蓮紋盒是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中最可能真正製作於景泰年間的掐絲琺瑯器在中國蓮一直是佛教習用的裝飾圖樣此盒以蓮花或纏枝番蓮作為器形與紋樣的設計概念且盒內原本盛裝一串木質數珠可見與佛教的關聯性
圖故宮南院

乾隆皇帝(1735-1796在位)雅好古文物,亦曾試圖蒐羅明景泰年間製作的掐絲琺瑯。不過,比起追索遙不可及的景泰器,他更熱衷研發創造,命令宮廷匠師依他的喜好,製作掐絲琺瑯。乾隆時期因而發展出各種前所未見的新款式,締造了掐絲琺瑯面貌最豐富多元的全盛局面。

壺尊乃康熙時期1662 1722為求景泰琺瑯而改組舊器製成此器各層琺瑯釉色調亦不盡相同便是因為其各部分均產造於不同的時期器腹內殘留掐絲琺瑯說明該部位原本可能是碗或洗之類的器皿後被拼接於此
圖故宮南院

更多詳細的在故宮南院

author avatar
編輯部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