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新聞/綜合報導)「勒法利計畫」由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策展人莊偉慈策劃,展覽邀請了台灣藝術家蕭有志、莊普、廖建忠、陳曉朋、凌天、戴翰泓、邱承宏、陳萬仁、吳燦政及泰國藝術家阿農・南堯(Arnont NONGYAO),分別提出藝術作品或建築計畫。展覽名稱的「勒法利」來自英文「The Folly」的音譯,「folly」在建築領域中是指具有裝飾性而無實用功能的建築物,但「folly」在本展中不只是一種建築實體,更延伸為具開放性的內涵,成為一種可詮釋理念的形式。
圖/吳燦政《公園》。C-LAB提供
策展人莊偉慈表示,展覽重新思考「地方」的意涵,此處的「地方」包含展場的位置,即是美援大樓的展場空間,另一個則是從C-LAB的位置、場域特性為起點擴散延伸,以思考城市系統的建構樣態為何。整個展場被規劃為一個臨時性的「folly」,邀請藝術家以不同的取徑,探索人與空間的關係以及場所的意涵。
圖/阿農.南堯《市集歌劇-2》。C-LAB提供
由於C-LAB所在地為舊空總,空間與一般美術場館迥異,展覽嘗試擾動觀眾觀看與理解特定場域的方式,部分作品也聚焦與現場的對話。陳萬仁的《冗餘物語》結合了動畫投影與鷹架裝置,探索展場空間的結構。邱承宏的《花架05》撿拾園區的建築殘片融合燒製成大型雕塑,並搭配「綠癌」植物小花蔓澤蘭,指涉場域歷史的更迭流變,與其歷來的空缺狀態。廖建忠承襲「假裝學」的創作脈絡,首次以輕薄的木作裝置,開設專屬C-LAB的咖啡店《空巴克》,作品名稱的諧音頗具嘲諷意味,藝術家藉此提問:為何文化場域總和咖啡的消費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圖/凌天《台中計畫》。C-LAB提供
展覽也試圖探索較為廣義的「地方」的意涵,特別是藉由作品重新理解城市既有系統,以及其相關空間的紋理構成。吳燦政的聲音裝置《公園》,收集歷年來於公園採集到的聲音,從早期居民的歌唱聲,到近年普遍在公園看到、聽到的移工交談聲,聲音的呈現蘊含著整個城市乃至於時空背景的變換。泰國藝術家阿農・南堯曾在2019新加坡雙年展中製作作品《市集歌劇》,這次將展出他所創作的新版《市集歌劇2》。南堯採集清邁地區12個市集中的聲響,構成一首關於市集與庶民生活的樂章。
圖/陳萬仁《冗餘物語》。C-LAB提供
莊普的大型裝置《臨界的居所》中使用的門窗,來自於蟾蜍山的煥民新村,這些物件再現寓居的痕跡在曾是舊空軍總部的空間內重現,是對歷史流變的見證,也代表著都市聚落因變遷而面臨的斷裂狀態。蕭有志的《櫃之家》將在戶外園區展出,作品與周遭的豪宅對比,儼然成為「最小生存單位」。
圖/廖建忠《空巴客》。C-LAB提供
「勒法利計畫」將於C-LAB的美援大樓展演空間、榕樹廣場展出至8月29日,展覽採預約制開放,開放時間與疫情期間相關規範請參考FB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