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花蓮76歲的蔣李女士,年輕時以擺檳榔攤兼營雜貨店,撐起一個家。三年前,一場車禍重擊她的身體與人生:下肢受損後,生活大幅受限,曾繁忙的小店只得停擺。然而,這間飽含記憶的門面,成了單親兒子簡先生的接力基地。他不僅挑起店鋪生計,更在夜裡端起熱湯,攙扶母親,他說:「這裡是她認識也安心的地方,我不能放棄。」這間小店,成了母子情感與人生使命的寫照。


雙重身份下的簡先生,每日挑著雜貨款項與育兒節奏,生活不易。他坦言:「真的很吃力。」但政府每月5,000元「中低收入老人特別照顧津貼」,搭配門諾基金會的社工支持—教導照護技巧、連結長照資源—讓他在疲憊中仍能呼吸一口生活的平靜。依法規,受照顧者需符合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失能評估達重度以上且未領其他補助者,照顧者年齡16至65歲,未從事全職工作,並與長者同住,即可申請5,000元津貼。此外,截至2025年5月,全國已有134個家庭照顧者支持據點,提供技巧指導、諮詢與心理支持。


長照2.0已設134個家照支持據點,並提供1966長照專線與0800-507272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然而實務現場依然存在申請人數偏低、家照負荷過重的隱憂。簡先生家的故事揭示一條關鍵:若無津貼、缺社工支持,像他這樣的家庭,可能早被逼向休克邊緣。未來學界與政策制定者值得關注:如何讓更多「隱形的天使」—單親照顧者、高齡家庭—知道並善用這些制度性照護網絡?
新聞來源:門諾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