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新聞/中部特派員鄒志中報導 「短期停車更方便、長期停車更有秩序!」為精準回應城市停車需求,提升公共停車空間的使用效率,並極大化公共停車空間的效益,台中市政府正積極推動創新管理策略。有鑑於短時臨停車輛與月票固定車輛截然不同的停車特性,台中市交通局於台中市北區雙十國中地下停車場及台中市西區忠明公園地下停車場,率先試辦劃設「臨停車優先停放區」。此舉旨在透過智慧分流,讓具有「短時、高頻、流動快」特性的臨停車輛,能更便捷地停放於靠近出入口的車位,從而大幅縮短停車與移動時間,加速車位周轉效率,同步為周邊商圈注入活絡的經濟動能。
台中市交通局長葉昭甫進一步闡釋,台中市雙十國中地下停車場與忠明公園地下停車場,分別擁有100席及70席汽車格位,因其鄰近校園、公園與核心生活圈,臨停車輛的需求量尤其龐大。此次試辦的「臨停車優先停放區」,將依據各場地實際狀況彈性配置,為需要即停即走的短時停車需求者提供極大便利。葉局長強調,這項創新配置不僅能顯著提升停車場周轉率,更能為不同需求的用路人帶來雙贏的停車體驗。
葉局長指出,透過精密的車位規劃,臨停車輛將能快速停靠於鄰近出入口的車位,有效縮短尋位及步行時間,顯著提升整體周轉效率。相對地,月票車主則能更穩定、規律地停放於內部車位,享受長期的便利與秩序。如此精準的車輛分流管理,不僅提升了兩種使用族群的停車體驗,更確保了停車空間的最佳運用。
台中市停車管理處進一步說明,依據長期觀察與數據分析顯示,臨停車輛對於停車位的「位置」及「進出動線」具備高度敏感性,普遍偏好鄰近出入口的車位;而月票車輛因長期、固定停放,對車位位置的彈性度較高,且進出頻率相對較低。因此,在停車場內將鄰近出入口的車格劃設為「臨停車優先停放區」,正是基於精準的用戶行為洞察,旨在最大化公共資源效益。
台中市交通局強調,台中市區停車空間彌足珍貴,而合理的配置與智慧化的管理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期望透過此次試辦計畫,逐步建立更具彈性與效率的停車場運作模式,達成「各停各位」的理想狀態。在台中市雙十國中地下停車場及忠明公園地下停車場的試辦期間,台中市交通局將明確規範月票車主,除非場內其他車位皆已停滿,否則不得停放於「臨停車優先停放區」。為確保政策有效實施,屆時將請委外業者加強場內巡查,倘月票車主經查違規達3次(含)以上,將暫停其月票資格一個月,期滿後可恢復。
台中市交通局將持續密切關注試辦成果,並根據實際運行狀況進行滾動式檢討與優化調整,以期將此成功模式逐步推廣至更多適用的公共停車場域,為廣大台中市民打造更便捷、高效且智慧的城市停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