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製造業庫存去化創 14 年新低,資金壓力成新隱憂

台灣製造業庫存去化創 14 年新低,資金壓力成新隱憂

索引新聞| 劉品萱
2025 年第 2 季,台灣經濟研究院(台經院)發布調查指出,國內製造業庫存去化能力跌至 2011 年以來新低,平均庫存週轉天數拉長至 82 天,創下自 2011 年有統計以來最差紀錄。由於終端需求遲滯與出口回補不及預期,製造企業面臨資金緊俏與營運現金流惡化的雙重壓力。


電子與機械產業首當其衝

台經院報告指出,半導體、電子零組件與精密機械等資本密集產業,受 AI 應用遞延與客戶庫存調整拖累,出現庫存回補速度遲緩現象。特別是電子代工業與晶圓封測廠商,在第 2 季面臨訂單落差與產能調配失衡,平均庫存週轉天數逼近 90 天。
此外,部分中游材料與零件供應商也出現庫存積壓,壓縮短期現金週轉空間。


現金流吃緊,短期融資需求增加

由於庫存居高不下,製造商資金調度困難顯著上升。多數中型企業開始仰賴短期銀行融資與應收帳款質押貸款,以應對原物料採購與人事支出壓力。
根據台灣中小企業總會統計,2025 年上半年中小製造業短期借款申請案數量年增 17%,顯示現金流壓力已蔓延至整體產業鏈。


資產報酬率與投資動能同步下降

因應資金壓力,多數製造業者延後資本支出與新產線擴充計畫。台經院指出,2025 年 Q2 製造業平均資產報酬率(ROA)降至 3.2%,為近 6 季新低。
與此同時,僅有不到兩成企業表示將於下半年擴大固定資產投資,明顯低於過往平均水準,對整體設備投資形成壓抑效應。


加速財務工具多元化與產業轉型資助

台經院建議,政府應考慮擴大「製造業營運資金貸款」及「智慧製造升級補助」適用對象,降低中小企業資金門檻,同時推動企業導入數位庫存管理與即時監控系統,強化庫存流通效率。
未來若庫存去化遲滯情況持續,恐進一步影響整體產業信心與就業穩定。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