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東縱谷變身露天美術館!「漂鳥197」12件新作登場!走進農村秘境玩藝術

【記者 薛郁雯/綜合報導】盛夏的花東縱谷,除了稻浪與山色,今年還多了藝術的身影!第7屆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於7月1日熱鬧開展,邀請來自韓國、法國、德國、南非、美國與台灣等6個國家的12組藝術家,在鹿野、關山、池上、富里、玉里的秘境創作12件全新作品,結合地景、在地媒材與創意巧思,打造一趟藝術與自然交織的五感之旅。今年策展以「經典再現」、「童趣生活」與「永續生態」三大主題為核心,讓遊客在山水間穿梭時,不只欣賞藝術品,更能感受創作者和土地之間的情感交流。

1754644147757
圖說:《Blue Faces》|法國 Séverin Millet
鮮明色塊與幾何線條,在陽光與視角間變幻多張「表情」。(圖/主辦單位提供)

「經典再現」系列  熟悉的感動,再次啟程

德國藝術家Jens J. Meyer、台灣藝術家范志明與邵惠琴、以及魯凱族藝術家安君實,這次用作品喚起縱谷的美好回憶。Jens的《光之亭》以彈性布延展出流動感,光影隨著日照變化,彷彿在和環境低語,讓人忍不住走進去感受光影的擁抱。范志明與邵惠琴則用漂流木打造《祈福》,是一位雙手捧水流的巨人,象徵縱谷灌溉的生命活水,寓意豐收與守護,作品在陽光下閃爍著木紋的溫潤質感。安君實在東里舊火車站用竹子編織《時光列車》,列車靜靜駛進綠意之中,彷彿帶著旅人穿梭過去與現在,把鄉間的回憶緩緩鋪展在眼前。

IMG 20250808 170536
圖說:《光之亭》|德國 Jens J. Meyer
彈性布與縱谷光影交織,打造一座能與大自然對話的光之殿堂。(圖/主辦單位提供)
IMG 20250805 161724 044736
圖說:《祈福》|台灣 范志明 & 邵惠琴
漂流木化身捧水巨人,為縱谷灌注生命活水與祝福。(圖/薛郁雯 拍攝)
IMG 20250805 121046 045126
圖說:《時光列車》|魯凱族 安君實
竹子編織的列車,載著旅人穿越新舊記憶的月台時光。(圖/薛郁雯 拍攝)

「童趣生活」系列  色彩和想像力的派對

如果說縱谷是一本故事書,那這一章一定是繽紛的插畫頁。美國藝術家CHIAOZZA的《畫花》用巨大花朵和亮眼色彩,像在向路人揮手,讓經過的旅人都多拍幾張照片留念;法國藝術家Séverin Millet的《Blue Faces》把鮮明色塊和幾何線條結合,隨著觀看角度與光影變化,作品像在跟你玩捉迷藏。台灣藝術家安可ANCO則以《DJ TIDE》致敬村裡的洗衣亭,把洗衣聊天變成DJ犬帶隊的派對場景,現場氛圍充滿笑聲與節奏感。Better-Ray的《仰望星空》像從繪本裡走出來,小人偶們在鹿野高台上抬頭望星空,讓人忍不住躺下仰望,彷彿星星也在對你眨眼。這一區的作品,讓縱谷多了幾分童心與浪漫,也讓旅程有了不一樣的笑容。

IMG 20250806 101257
圖說:《畫花》|美國 CHIAOZZA
繽紛巨花盛開在田野間,像是童話裡走出來的溫暖微笑。(圖/薛郁雯 拍攝)
IMG 20250806 102801
圖說:《仰望星空》|台灣 Better-Ray
鹿野高台上,小人偶們抬頭仰望,將縱谷夜空收進夢裡。(圖/薛郁雯 拍攝)
IMG 20250805 144806
圖說:《DJ TIDE》|台灣 安可 ANCO
DJ狗狗開趴啦!重現洗衣亭的熱鬧場景,邀你一起洗滌心情。(圖/薛郁雯 拍攝)

「永續生態」系列  藝術與自然的溫柔對話

在這個主題中,藝術家們用多元媒材講述環境與生命的故事。韓國藝術家Lee Seongung的《Memories》用台東釋迦修剪下的枝條與爬藤植物創作,把農業廢棄物變成有生命的藝術,展現自然循環的美學;南非藝術家Anton Smit的《蝕幻空間》以神秘的人臉表情呈現自然力量與人類的連結,作品表面有時間留下的痕跡,像是在講述一段古老的故事。排灣族藝術家達比烏蘭.古勒勒用廢棄鐵件創作《聆聽—大地的耳朵》,提醒人類傾聽土地的聲音,那一朵朵耳朵在風中搖曳,像是在低聲細語。鄭元東的《低語富里》用南島編織與沉睡孩童的形象,營造安靜的氛圍,讓人想放慢腳步感受縱谷的呼吸。地脈工坊的《生之舞動》則以舞動的樹木象徵生命的延續與永續,提醒我們與自然共存才是最美的姿態。

IMG 20250805 170526 044613
圖說:《Memories》|韓國 Lee Seongung
用釋迦枝條與爬藤植物創作,賦予農業廢棄物全新生命。(圖/薛郁雯 拍攝)
IMG 20250806 095706
圖說:《蝕幻空間》|南非 Anton Smit
靜謐人臉與時間痕跡交錯,訴說人與自然密不可分的聯繫。(圖/薛郁雯 拍攝)
IMG 20250805 134724 045001
圖說:《低語富里》|台灣 鄭元東
南島編織包裹的沉睡孩童,邀你放慢腳步感受大地呼吸。(圖/薛郁雯 拍攝)

農村水保署台東分署長李正鈞表示,過去幾年透過《漂鳥197》累積了數十件地景藝術,已經成為縱谷最美的地標之一,也讓更多人願意走入農村,感受在地文化與產業魅力。花蓮分署長林宏鳴則補充,今年延伸到富里與玉里的作品相當亮眼,相信遊客循著作品的線索,就能看到花東縱谷農村最迷人的樣貌。

12件作品就像為縱谷吟誦12首泰戈爾的詩,每一件都值得你停下腳步細細品味。今年夏天,不妨安排一趟花東小旅行,從鹿野到玉里,讓藝術帶你聽見風、看見光、觸碰到土地的溫度,走一趟充滿感官驚喜的藝術之旅。更多活動資訊可至「萬物糧倉大地慶典」官網或粉絲專頁查詢。

官網:https://www.pioneeringeastriftvalleygranaryfestivities.com.tw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astRiftValleyGranaryFestivities/

原始新聞來源 花東縱谷變身露天美術館!「漂鳥197」12件新作登場!走進農村秘境玩藝術 臺灣郵報.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