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斑性狼瘡不只皮膚病!恐侵腎、腦、神經奪命

【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種會引發多重器官發炎的自體免疫疾病,病徵從皮膚紅疹、口腔潰瘍,到關節腫痛、水腫與腎功能異常不等。台灣皮膚科醫師蔡文騫指出,紅斑性狼瘡分為皮膚性與系統性兩大類,其中急性皮膚型最可能進展為系統性,並造成全身性侵害。紅斑性狼瘡雖無法根治,但藉由藥物與免疫調節治療,目前已能有效控制病情,但仍需患者終生追蹤與生活自律。

ME 生活|ME 美醫誌授權 請勿轉載

根據臨床觀察,紅斑性狼瘡好發於15至45歲女性,女性患者為男性10倍。其成因尚不完全明朗,但與基因遺傳、紫外線曝曬、荷爾蒙、甚至特定藥物有關。患者體內會產生攻擊自身細胞的抗體,導致如蝴蝶斑、光敏感、關節炎、腎炎、癲癇、血球異常等症狀。因症狀變化多端,也常被誤診為其他疾病,蔡醫師提醒,若出現不明原因發燒、掉髮、水腫等症狀,應盡早就醫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目前治療紅斑性狼瘡以控制發炎與免疫反應為主,包括類固醇、免疫抑制劑與抗發炎藥物等。新一代針對B細胞的生物製劑也已問世,成為重症患者的新希望。除藥物外,日常照護尤為關鍵:包括嚴格防曬、補充鈣質、均衡飲食與規律作息,皆能幫助穩定免疫狀態,降低復發風險。此外,有些患者因病情穩定後尋求醫美治療以改善外觀,醫師建議應審慎評估病況再進行雷射或植髮等療程,避免觸發光敏感反應。

新聞來源:ME 生活|ME 美醫誌授權 請勿轉載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