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彭可/新北報導】來自四川的陶秀華,川劇結緣超過半個世紀,而她在臺灣已紮根30年,成為川劇變臉藝術的傳承推手。帶著川妹子的爽朗與熱情,她在異鄉翻開一頁藝術新篇章。

陶秀華老師近日參加了盛大的慈善頒獎餐會,「臺灣有愛,照亮生命」,在晚會上,她的出現為整個活動增添了驚艷色彩。陶秀華的參與不僅展現了她對慈善事業的支援,也深刻突顯了慈善活動的重要性與所帶來的社會影響力。活動中,與會者共同感受了愛與關懷的力量,激勵了更多人投入公益行動。
1996年,陶秀華隨愛人來臺,初期因身分未獲證件而無法工作。從未放棄舞臺夢的她,拿到身份證後立即重回表演舞臺,無論民族舞、長綢舞、棍舞,闖出一片天地,更以川劇變臉絕技贏得觀眾熱烈掌聲。每天清晨五點起床化妝、連續多日表演的體力考驗也無法澆熄她對舞臺的熱愛。

她不僅持續向大陸老師們請教唱腔與臺詞,還自學服飾與臉譜設計。自2003年起,她連續七年策劃臺北元宵燈謎晚會,積極將川劇藝術在臺灣發揚光大。2011年,她創立新北市漢音文化劇團,招募五六十名專職演員,與地方傳統文化如「八家將」「三太子」結合,打造獨特且深受歡迎的舞臺表演。
隨著年齡增長,陶秀華逐漸將焦點轉向教學與傳承,五六年前就已隐退變臉,但常常帶著美妙的歌聲在舞台上做慈善公益,將舞臺交給年輕一代。她在桃園永平私立學校教授川劇變臉等傳統戲曲藝術逾八年,培養了許多熱愛傳統藝術的學生。她強調,年輕人的參與是川劇薪火相傳的關鍵。
作為大陸新娘,陶秀華特別致力兩岸戲曲交流,她積極與北京、天津等地藝術家往來,並邀請曲藝團體來臺演出。2018年更帶領臺灣學生參與四川廣播電視臺《中國有川劇》節目,推動文化互動與藝術傳承。
女兒從小沉浸在傳統文化薰陶中,主修笛子加入臺灣無雙樂團,陶秀華期盼下一代能將中華傳統藝術發揚光大,讓戲曲薪火延續得更遠更長。
陶秀華說:「讓川劇變臉成為臺灣獨特的文化風景,是我最大的驕傲與使命。」她用生命詮釋了一名藝術傳承者的堅持與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