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養成在地公費醫師,部澎完成膽道取石手術

左一:陳家銘醫務秘書;左二:黃彥文醫師;右一至右四:導管團隊/部立澎湖醫院提供

記者陳睿澤/澎湖報導

澎湖縣87歲呂姓老婦人,長期受膽道發炎及阻塞病情所困,114/5/8上午在家休息,因突發性腹痛、發燒、寒顫不適,隨即送至衛生福利部澎湖醫院急診救治,醫療人員進行相關初步醫療處置後,由本院去年度新建置西門子電腦斷層影像檢查發現,膽道內有11.5公分大小不等結石及膽道阻塞狀況,經本院醫療專業團隊評估後,診斷為膽管炎併膽道結石,立即聯繫七美衛生所主任黃彥文醫師,於5/13上午於本院介入心血管診療中心與導管團隊合作共同完成澎湖醫院首例「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ERCP)」在地化手術治療,術中發現病兆處膽胰壺腹開口狹窄,運用內視鏡乳突切開結合氣球擴張術治療,於膽道取出約11.34mm6.36mm兩顆結石,並放置支架以利膽汁後續引流,手術時間約50分鐘,術中過程相當成功順利,此手術之舉免於病人舟車勞頓及開腹手術之苦,進而縮短術後的恢復期,後續病人病況在本院醫療團隊努力專業照護下,恢復良好已順利出院。

 受到高齡化社會的影響,國人將面臨腸胃道與膽道慢性疾病的風險提升。隨著年齡增加,膽固醇代謝異常與膽汁流通不順,可能導致膽結石或膽汁鬱積,增加膽道發炎或感染的機會。膽道系統負責將膽汁從肝臟與膽囊輸送至小腸,若發生阻塞,膽汁無法排出,可能引發膽管炎、肝功能受損,甚至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

預防膽道疾病的關鍵,在於控制代謝症候群風險。民眾應調整生活型態,避免高油脂、高糖與過度加工食品,攝取高纖蔬果、全穀與優質蛋白,搭配規律運動,並定期監測腰圍與體重,及早發現肥胖與代謝異常問題,共同守護肝膽健康。

 近年來醫療技術不斷進步,逐步往導管式膽管內視鏡系統進展,ERCP手術為是一種透過內視鏡檢查結合X光線透視來診斷與治療膽管胰管系統相關腸胃道問題,主要用於處理膽結石、膽管狹窄、腫瘤及胰臟疾病等問題,這項技術從病人口腔藉由一條細長的內視鏡伸入消化道,抵達十二指腸與膽胰開口,運用內視鏡攝影提供整體醫療團隊做判讀,直接影像觀察膽管的構造及結石的狀況,進而直接對病兆處執行切開、取石、碎石、引流管與支架置放等治療;與以往傳統開腹手術相比,不僅免除開腹傷口之疼痛及可能感染等情形,術後也無須縫合傷口或擔心長時間恢復之困擾,更可降低併發症發生可能性,針對最常見的術後併發症胰臟炎,院方也有標準預防措施,如使用肛門栓劑等,能有效降低發生率也更加安全,其中如需麻醉可選擇性搭配舒眠麻醉,進而降低術中緊張感及不適情形。

膽道結石(順利取石)/部立澎湖醫院提供

 此次澎湖醫院首例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ERCP)完成,感謝楊曜立委及澎湖縣政府衛生局給予本院在專業醫療設備上逐步提升及醫事人力大力的支持,使在地化醫療逐步落實達成,本縣於112年陸續將有澎湖子弟的公費醫師返鄉服務,黃彥文醫師為其中一位優秀公費返澎醫師,於馬偕醫學院畢業,已取得內科專科醫師資格,在台北馬偕醫院接受5年醫學專業完整訓練,專治胃腸肝膽疾患,專長於超音波、胃鏡、大腸鏡及相關內視鏡檢查手術,於11381日返鄉服務,提供鄉親專業醫療照護服務,歡迎鄉親如有需求可善加利用。

author avatar
陳 睿澤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