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40歲王先生是位上班族,近半年來飽受腰痛所苦,久坐最為難耐,一站起來或打噴嚏時,疼痛更為明顯。雖嘗試過按摩與熱敷,但症狀反覆發作。經醫師診斷,王先生的問題不是坐骨神經痛,而是「腰椎盤源性疼痛」,這種常見卻容易被忽略的下背痛,與椎間盤內部的退化與發炎有關。

醫師指出,腰椎盤源性疼痛是來自椎間盤內部的神經受刺激所引起,與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不同。隨著年齡增長,椎間盤水分減少、彈性變差,加上長時間久坐、彎腰或搬重物,容易導致微小破裂,引發慢性發炎與疼痛。這類腰痛通常集中於下背部中央,有時伴隨臀部或大腿後側痠痛,但不會延伸至膝蓋以下。

腰椎盤源性疼痛的典型症狀包括久坐或開車時腰痛加劇、從坐姿站起來時明顯不適、前彎或提重物會痛,但往後仰卻未必疼痛。此外,早晨起床時腰部僵硬,活動後會稍有改善。咳嗽或打噴嚏也可能因椎間盤內壓上升而引發劇痛,成為判斷依據之一。
醫師建議,初期可透過生活調整與復健運動改善症狀,例如每30至45分鐘起身活動、強化核心肌群與腰椎穩定訓練等。短期可配合消炎止痛藥與肌肉鬆弛劑。若保守治療效果不佳,則可考慮椎間盤內類固醇注射、PRP治療或熱凝療法,嚴重者則需微創或人工椎間盤手術。及早就醫、對症治療,是擺脫長期腰痛、重拾健康生活的關鍵。
新聞來源:羅東博愛醫院 全人疼痛中心 李政憲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