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財訊雙週刊
受新冠疫情影響,非接觸經濟大行其道。根據統計,民間消費總額中,非現金支付的金額逐年攀升,年民間消費總額兆元,非現金支付金額高達兆元,占比超過六成,顯示非現金支付已是大勢所趨。在非現金交易中,電子支付的交易金額爬升速度最快,攀升至元以上,年增率高達%,這個顯示電支市場正風起雲湧。最新一期的《財訊》雙週刊製作「電支淘汰賽開打」專題,完整報導電支市場的競爭現況與未來的新賽局。
根據《財訊》報導,電支市場今年將醞釀翻天覆地的變化,背後兩大關鍵原因:第一,財金公司推行的QR Code支付服務「TWQR」正式上路,將把各家業者簽入的合作商家,變成共享資源,過去藉此建立出來的競爭壁壘即將消失。未來民眾不管使用哪一個支付App,只要走進店家掃TWQR即可;店家即使不裝設POS機,也可以讓消費者進行支付,有利於加速實現政府規畫在2025年達到行動支付普及率高達90%目標,落實普惠金融。影響所及,電支業者將共享所有特約商家,未來都可以共通資源。
此外,LINE Pay可能最快在2025年就會加入電支行列,電支賽局新增的強勁對手,可能讓市場板塊因此大幅挪移。業者坦言經營電支很燒錢,商研院國際所所長戴凡真分析,經營電支的重點並不是獲利,真正獲利的來源其實是透過掌握電支會員支付的細節,包括支付習慣、喜好等,賣更多「投其所好」的產品與服務給他們;以及藉由讓更多供應鏈廠商加入平台,建立龐大的生態圈,可以收取更多手續費。
全聯總經理蔡篤昌也指出,全聯當然不是想要靠全支付賺錢,而是分析會員樣態,將更多服務推廣給不同的會員。如現今全聯的外送服務「小時達」會員主力年齡層客群是中高年齡層,未來希望透過向全支付的年輕消費族群推廣,讓更多元化年齡層客群加入使用。
《財訊》報導,因應非現金支付的形態不斷演進,以及未來將有至少七家行動支付業者如LINE Pay、藍新科技、綠界、foodpanda、Uber Eats、91APP等,依據法規必須「升級」為電支商,電支市場的競爭對手將大幅增加。隨著電支市場進入戰國時期,電支市場也開始醞釀進行淘汰與整併,未來除了已經獲利的業者會試圖展開收購之外,還有難以支撐的業者,恐將逐漸淡出市場。
【完整報導詳見財訊7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