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船下水‧世代傳薪 海洋委員會見證阿美族傳統竹筏試航,復振臺灣航海文化力

船團團長劉裕義(Cinaw)及副團長(Laway)蔡文勝進行祈福儀式(海洋委員會提供)

報新聞/編輯部

海洋委員會為喚醒先民遺傳的海洋基因,創新以「復振航海文化力」為號召,邀請全國各界一起從文化著手,投入用海智慧實踐、造舟技藝傳承與航海能力培植,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今(7)日受邀出席臺東縣政府fudafudakan新船下水儀式,在卑南鄉杉原灣的天與海之間,與臺東縣長饒慶鈴共同見證臺東海岸線部落重現南島民族打造船體與踏浪航行的感動與喜悅。

臺東縣長饒慶鈴致詞(海洋委員會提供)

海洋是臺灣的母親,臺灣要復振航海力

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表示。海洋讓臺灣與世界連結,原住民族的祖先將海洋植入了我們的DNA當中,將航海智慧與面向大海的勇氣,以及文化與技藝傳承予我們。從過去征服海洋的精神,連結至今,臺灣成為科技強國並走入世界。這段歷史的回顧,可以看到海洋滋養著臺灣,海洋是臺灣的母親。

海洋委員會管碧玲主任委員致詞(海洋委員會提供)

管碧玲說明,海洋委員會自2024年啟動新的中長程計畫「復振航海文化力」。過去臺灣的人們雖有一段時間無法接近海洋,如今逐步突破禁忌走向海洋。今年國家海洋日,海洋委員會舉辦了百船萬人的「航海大會師」,讓獨木舟從愛河航向大海,以帆船跨越潮流、駛向港灣,重現南島語族征服海洋的生命力。

今日由劉裕義(Cinaw)團長與蔡文勝(Laway)副團長領導的船團,從就地取材開始,每一個步驟都遵循著祖先的智慧與記憶,造出如此美麗、閃閃亮亮的(fudafudakan)竹筏。管碧玲說,今天活動的意義不只是一艘新的船,更是「薪火相傳」。期許未來持續傳承先民積累千年、與海共生的智慧,一起復振臺灣的航海力,駛向更寬闊的海洋、更閃亮的未來。

海洋委員會管碧玲主任委員致贈禮物,以船祝福新船下水圓滿成功(海洋委員會提供)

新船下水的杉原灣將是未來的海洋文化基地

臺東縣長饒慶鈴表示,行政院以「向山致敬」及「向海致敬」打開山與海的路徑,臺東縣政府則力推文化復振的計畫,重新詮釋人與海的關係,對於臺東縣的人們來說,海洋是我們的陸地,透過海與船,讓我們與世界連結。

前些日子的太平洋藝術節,臺東縣的族人以自己的語言、舞蹈、文化,與27個國家連結,帶回更多以船相會的知識。臺東縣政府也透過部落大學,邀請耆老,一期一期將祖先擁有的知識,以實作的方式流傳下來,眼前的這艘船,是船團遵循古法,以最傳統的方式完成的。未來杉原灣不只是海洋學習基地,更是臺東縣的海洋文化基地,讓我們在此處重新詮釋對海洋的想像,一起面向海洋,面向太平洋,面向世界,與海共生共榮。

海洋委員會力推「復振航海文化力」

海洋委員會表示,臺灣是南島文化圈的重要發源地,南島語族是海洋的民族,因此,在臺灣人的血液裡,流淌著從遠古時代傳承下來的海洋DNA。

海洋委員會為能喚醒臺灣人的海洋基因,啟動以「船」為載體、「出航」為核心架構的「復振航海文化力」計畫,攜手地方政府、學校與社教館所共同參與海洋文化知識、故事與記憶的建構,期望從知識、技藝與技能等不同的層面,傳承用海智慧、保存造船技藝與提升航海力,逐年引領國人重返海洋,建立向海發展的自信,重現臺灣跨越黑潮、縱橫太平洋航路的偉大榮景。

新船下水儀式:船團團員及部落青年推船下水(海洋委員會提供)

今日集先民航海知識與船團成員努力而生的傳統竹筏,由團長劉裕義親自驗收試航,海洋委員會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地方政府與在地社群加入復振航海文化力的行列,迎風啟航,探索海洋!

不簡單的竹筏課:實踐阿美族的航海智慧

臺東縣政府今(113)年攜手莿桐部落及臺東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推動「原住民傳統造船海洋文化暨傳統航海人才培育計畫」,從建置部落共好的海洋學習基地為起始,舉辦「海洋文化暨傳統航海人才培訓」,由部落耆老──船團團長劉裕義及副團長蔡文勝領路,循序漸進,自認識阿美族的造船及航海歷史、部落地理環境及造舟材料為起始,接著歷經近2個月紮實的實踐課程,用雙手打開世代傳承的智慧寶盒,一步一步,從上山採集素材、削竹、埋沙、組合編綁、塑型,完成承載南島語族千年智慧的阿美族傳統竹筏,象徵著永續原民海洋文化的里程。

部落青年扛船返回基地(海洋委員會提供)

海洋委員會海洋文化獎受理推薦報名中

為推展「復振航海文化力」,海洋委員會目前正舉辦「海洋委員會海洋文化獎」推薦提名,期能從人出發,發掘在相關領域默默耕耘的人們,樹立海洋文化維護、保存及發揚之重要典範,從海與文化交疊的視野中,以人為本,建構出臺灣的主體性。受理期限至113年7月15日(一)止,歡迎國內相關機關(構)、文化藝術法人及團體踴躍推薦傑出人士參與。參選規定及推薦報名書表,可至海洋委員會官方網站/最新公告(https://reurl.cc/WxMb79 )下載。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