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鳥黏鼠板危機 過境鳥難逃死亡率高達五成

過境鳥遭黏鼠板黏住難脫困。 (救傷組專員-呂佳璣提供)

【記者 何明弘/臺北報導】

家家戶戶為防患鼠害,普遍會使用捕鼠籠、黏鼠板、驅鼠藥等方法來解決困擾,然而黏鼠板具有強大的黏性,且會無差別捕捉,時常在板上看到老鼠以外的野生動物,其中身受其害的包含中小型生物如:壁虎、蛇、野鳥、松鼠等等,誤觸黏鼠板後幾乎無法脫逃,堪稱無差別傷害陷阱。

野鳥誤觸黏鼠板 死亡率高達五成
台北鳥會救傷中心(下簡稱救傷中心)致力於野生鳥類的救助,平均一年接收高達4,000隻傷病鳥。據2022年的傷病鳥統計,黏鼠板共有184起案例,佔傷病鳥總數的4.2%,死亡率52.49%。死亡率在其他傷病原因中並非特別高,但需耗費大量人力資源,養護時間拉長,且救護過程對傷鳥的痛苦程度非同凡響。

黏鼠板拯救程序既要迅速又得有耐心,鳥類常因掙扎而沾滿黏膠或產生開放性傷口,救援志工需將鳥類從黏鼠板解救後,再清除羽毛中的黏膠。過程中鳥類容易遭受驚嚇而緊迫;沾染黏膠、髒汙的開放性傷口也會讓鳥兒暴露於細菌感染的風險中而死亡。

位處亞熱帶的臺灣,是往返東亞南北遷徙候鳥們重要的休息站,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過境鳥」在臺灣暫歇。其中灰鶺鴒(Motacilla cinerea)也是常見的過境鳥之一,不只是水邊,在都市的綠地公園附近也可見到牠們身影。

救傷中心今年10/26接獲一起灰鶺鴒受困黏鼠板的案件,即使後續救援成功並野放,依舊令人擔憂黏鼠板對鳥類的威脅性越發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