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碳復育:海洋委員會擴大民間參與,助力淨零轉型目標

紅樹林野外實地碳匯測量進行枯落物收集
圖:海洋委員會提供

報新聞/編輯部

「自然碳匯」為達成我國淨零轉型重要關鍵戰略之一,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表示,為協助我國邁向淨零轉型目標,海委會已投入研擬「紅樹林碳匯方法學」,積極推動將藍碳納入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並結合涉海部會盤點藍碳復育場域,擴大民間參與、公私協力合作藍碳復育,彰顯「海洋碳匯」對國家淨零轉型之貢獻。

海委會表示,目前自然碳匯於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僅有森林納入統計資料,惟根據國立中興大學林幸助教授研究,藍碳生態系如紅樹林、海草床及潮汐鹽沼等沿海植被生態系統,比起綠碳生態系(陸域森林)具有更高碳匯能力。為此,海委會自今(112)年起即委託國立中興大學研擬藍碳碳匯測量標準作業程序及溫室氣體減量方法學,據以作為藍碳碳匯計算及實施溫室氣體減量計畫之依據。

以葉片戳針法進行海草碳匯量測
圖:海洋委員會提供

海委會進一步表示,目前已完成紅樹林相關碳匯方法學,另「海草床方法學」預估今年底也能完成,後續將依據環境部「氣候變遷因應法」相關制度規劃,提送環境部審查。海委會指出,在藍碳相關方法學研擬過程中,將同步盤點我國藍碳復育潛力點,規劃未來將分階段推動藍碳溫室氣體減量計畫,初期將先進行藍碳實地復育試驗,於試驗成功後則進一步推動公私部門合作示範計畫,並建立藍碳復育多元合作機制,鼓勵在地社區、團體及企業等民間力量共同投入,型塑海洋碳匯聯盟,全面推動藍碳復育工作。

管主委強調,濱海藍碳生態系的保育及復育工作,除具固碳能力及帶來生物多樣性與環境保護效益,同時也可提供海岸帶增加抵抗氣候變遷的環境韌性,海委會將持續積極辦理,並與民間合作促進公眾參與,公私協力助攻,為我國達成淨零轉型目標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