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青
睜開眼睛,紛沓而來的資訊,從手機,電腦上,不斷傳訊的即時新聞,又短又快又多,宛如碎片來襲。
身在「碎片時代」,今天要和大家聊聊什麼是「碎形理論」?
「後疫時代」改變了很多事;包括我這個念文科的,對大自然科學的認知,和一知半解的中醫終於於有了一番新體悟。
這一切都得從受教於「國興」中醫院長方志男一席講述,讓我不但對淵源流長的中華文化,五體投地,而且大大改變了對中醫原本刻板的印象。
方志男笑稱,從本來物理科學到「變節」中醫是有原因的;而真正觸發他轉而專攻美國聖保羅大學後中醫醫學博士(Ph.D),且矢志以中醫為職志的人生轉彎,其實是統計物理的『碎形理論』(Fractal)。
大自然最常看到的現象,都藏著「碎形」的藝術。同理,透過顯微鏡觀察:蕨類、向日葵、雪花、宇宙、血管、神經…等,都是自我相似的結構和圖案。
換言之,一棵參天古樹與枝杈在形狀上沒什麼大的區別,這種關係,在幾何形狀上稱之為「自相似性」。再拿,記錄著生物成長資訊的細胞基因,放大其局部後也有著類似的關係。
1975年出版的《大自然的分形幾何學》一書中,有云:「雲不只是球體,海岸線不是圓形,閃電的路徑更不是直線……」作為揭示世界的本質,其實都是無窮簡單而又複雜的「相似」特徵的歸納。
這這這,西方科學理論「碎形」究竟又和中醫有何關連呢?
碎形改變了人們理解身體奧秘的方式;也就是說,一個「系統」中無論多大多小的「片段」,這些「片段」都是「完全相似」的,意思是 … …;從「局部是整體成比例縮小的印証」驗証了中醫「脈相」醫理價值。
「一粒砂看世界」的哲理就是東方的「碎形理論」。正好解釋了中醫以三指扣在手腕寸口主肺經的「把脈」,即可觀其血脈形狀、粗細、大小、流量和位置的各種見微知著的「自相似性」來作為判斷病灶的道理是相通的。
反觀,現在最夯的就是「大數據」;中國的「陰陽」和「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不就是源自將同屬性歸類的一種「碎形理論」的統計學嗎?當意識到西方科學理論,在中華古老文化中早有驗証時,擁抱中醫完全不令人意外。
今天,中醫講究「正本清源」;以為身體就是個小宇宙,而問診或養生之道就在回到事情的根本及順序;「夏天熱補、冬季補陰」。
亞熱帶夏季溼熱,體質潮濕,首要「清熱祛濕」。
吃冰解暑?
我總算了解為什麼,方大中醫師總是千萬叮嚀一句「母湯」呀!
「碎形見全貌」不是沒有道理的。
關於
方志男(國興中醫醫院院長)
●美國聖保羅大學中醫學博士(Ph.D)
●遼寧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
●中央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