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北投士林科技園區開放案第2次公告招商時,已放寬相關招商條件,如地上權存續期間從原本50年延長至70年,權利金從原本的一次繳付,改為可分8期(即7年)繳付;另外,原本應於7年內取得全部建物使用執照,改成「必要時得延長,延長期間總計不得超過5年」即只要在12年內拿到使用執照就好等共5大項優惠!
王欣儀說,108年10月底進行第一次招商時,共有12家業者來領標,但今年6月辦理第2次招商,在給予更多優惠並調降招商門檻後,卻僅剩下5家業者領標,顯見市府即便給予投資人更優惠的方案,卻還是乏人問津!她詢問2次流標的原因?讓此種大型招商案的投資人裹足不前?至今產業發展局仍無答案、搞不清楚原因!
此開發案在興建期及營運期間預計可創造將近1萬8千個工作機會,且年產值高達208億元!王欣儀問,既然產業取向非常清楚,照理來說,潛在的投標者與市府之間都已有高度共識才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生技、醫療產業需求有增無減,後市仍然看好,為何卻再度流標?是否投資人對台北市未來產業發展前景缺乏信心?還是市府規劃的開發規模有待商榷?
根據產發局規劃,佔地面積約8.38公項的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為「台北市下一個產業發展引擎」,主要做為串聯內科、南軟產業發展效應,打造研發營運導向的「臺北科技產業廊帶」,並結合周邊資源與發展優勢,將引進智慧健康關聯產業(含生技產業、資通訊產業、醫療保健業)為發展主軸,這些全都是新興朝陽產業,也被視為未來的主力!
王欣儀表示,臺北市的智慧健康產業前景是否還有明天?明年即將辦理第3次招標,市府產發局是否已有準備,讓此開發案能儘速上路,並同時兼顧市府權益,還是打算面臨「引擎組裝」的再次失敗,讓柯市長陷入在卸任前被投資人三振出局的窘境,留下爛攤子給下一任市長?
產發局林崇傑局長答詢表示,對第3次招標「有信心」!因整體投資規模將近300億,在疫情衝擊經濟的情況下,投資人考量投資隱憂而裹足不前,因此產發局會考慮適度調整招商規模,朝向拆標分區開發方式進行!
圖說:臺北市議員王欣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