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好但成本驚人,台灣氣冷雞市佔僅5%

《毅傳媒》
文字撰稿:洪玲玲
攝影記者:柯俊彥

台灣雞肉消費量在今年(2020)7月份創新高,單月吃進近5千萬隻雞,同時進口雞肉也高達市佔6成,其中絕大部分都來自於美國,代表台灣人消費的9成5雞肉,都是「水洗雞」,國產氣冷雞僅占5%。

《毅傳媒》調查發現,台灣僅有洽富實業一間廠商,採用歐洲氣冷式電宰設備,每日最大供應量為8萬隻白肉雞,占國產雞肉的10%,若加上進口雞肉量計算,市占率僅約5%。

洽富實業副總經理黃榮裕表示,台灣早期有很多食安風暴,母公司福壽集團,覺得應該提供給消費者最好的雞肉,考量氣冷式雞肉,不須泡消毒水,有保留原汁原味、避免交叉感染、不增加吃水重量、肉質Q彈等優點,所以設廠的時候決定不惜成本,採用歐洲氣冷式的電宰設備。

黃榮裕認為,「成本考量」是國內電宰業者大多繼續採用水冷式的最重要因素,因為根據國外研究,雞肉泡冰水後會吸水增加8~15%的重量,對於傳統業者來說,少了吸水的重量,可能吃掉獲利的空間;其次是氣冷的冷卻成本較高,需吊掛吹冷氣75分鐘,相較泡冰水3、40分鐘相比,成本提高也導致氣冷雞肉售價高3成。

洽富實業副總經理黃榮裕表示,台灣曾有食安風暴,母公司福壽集團,覺得應該提供消費者最好的雞肉,決定用歐洲氣冷式的電宰設備。 圖:柯俊彥攝
中興大學獸醫病理生物學研究所陳德勛教授,在2018年曾與福壽集團合作執行「以氣冷式製程提升國產雞肉品質及衛生安全計畫」,比較氣冷式和水冷式兩種製程,發現從指標性微生物的數值來比較,氣冷雞的菌繁殖數量都比水冷雞低,顯示其品質較佳、保鮮時間較長。

除此之外,中興大學的研究報告中還發現,水冷雞屠體含水量及滴水損失,都高於氣冷雞,顯示氣冷雞的吸水量少,氣冷式製程有效維持國產雞肉在較低之含水量及滴水損失,讓雞肉的品質不會因為水分的流失造成消費端的產品失重及烹調風味受影響。

中華民國養雞協會秘書長王建培表示,站在提升台灣產業的立場,當然希望台灣政府能推動業者使用更進步的電宰方式,來處理台灣國產雞肉,但氣冷式的設置成本昂貴,生產成本也高,還需要增設空間,民間小型的電宰廠,根本無力負擔,是一大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