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落葉」之後,我更明白未來的人生該讀些什麼和寫些什麼。
「落葉」是威爾杜蘭特生前最後一本書,更精準的說,這本書其實沒有真的寫完。
因為到1981年11月7日(他過世的前一天)還在寫,那時他已96歲。杜蘭特是世界史的大師級人物,他最知名的著作是他與老婆合寫的《世界文明史》,從1935年至1975年連續寫了11本共1500萬字,這套書除了在全球文史哲世界有崇高的地位,許多書評家的共同看法都是:「想讀這套書,需要過人的勇氣」。
「落葉」這本書的寫作動機,其實源於杜蘭特一生研究世界史之後的某種領悟與理解。他在年過九十之後開始寫這本書,也明白自己來日不多有如落葉,想把一生從巨大的人類歷史洪流裡所領悟做個總結。他說:「歷史唯一的結局就是由盛而衰,生命的唯一結局就是如落葉淍零,人類社會像一顆大樹,沒有落葉就不會有新生」。
歷史學家是種特別的人種,必須呈現客觀的史實,卻又更需要獨特的史觀(或主觀)。像杜爾特這樣一生精研歷史的人不可能沒有自己的觀點,選在人生最後寫出完全的主觀看來合情也合理。
歷史其實就是一切,各種學問知識的最終極都是歷史。比如要瞭解牛頓如何發現地心引力,其實只要從歷史的資料裡去找尋,就可以得知他所有的研究脈絡。這些脈絡甚至比科技本身更重要,因為可以合理的解釋科學從無到有的過程。
所以杜蘭特在因為他從44歲開始發下一個大願,要寫《世界文明史》,一直寫到他過世之前。
「其實這也是一種人生策略。一般人是用力量和智慧參與競爭,成功的機率總是太小。但是,如果你在智慧之外加上了時間的力量,那這種人生幾乎就是不敗的了。」被譽為”中國第一知識網紅”的羅胖這樣解讀杜蘭特的寫作策略。
可能也是受到杜蘭特的啟發,羅胖也在2015年開始發願,每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晚上舉行「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並且立志講二十年。到目前為止,每一場演講的收入己經超過一億人民幣。
人類歷史上,像杜蘭特這樣的人其實不多。司馬遷寫《史記》寫了52萬字,從黃帝寫到漢武帝,3000多年的歷史,寫了14年。司馬光寫《資治通鑒》寫了400萬字,涵蓋中國1300年的歷史,花了15年。哈拉瑞是我們這個時代看來比較有可能接續香火的人,目前也只寫了三本加起來還不到三十萬字,從七萬年智人走出東非寫到未來,不知道他還會再寫多久。
從這些故事看來,不管讀書或寫書,把焦點對準”大人類史”這樣的主題是絕對不會錯的,因為根本寫不完,又能包含與關連人類所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