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藝文中心「給火星人類學家」當代藝術展揭幕

【記者葉柏成新北報導】顛覆親臨實體空間為主的觀展慣性,提供觀眾一個看似看不見、摸不著全貌的全新看展體驗,集結國內外15位重要當代藝術家參與,堪為藝術圈難得一見黃金陣容組合的「給火星人類學家」國際當代藝術展,今〈14〉日在新北市藝文中心揭幕展期至9月28日,等待著好奇的火星人與觀眾一一去探索。

展名「給火星人類學家」,援引自比利時藝評家德・迪弗Thierry De Duve《以藝術之名》一書中的假想,以「火星人」為外部觀點的比喻,邀請觀者跳脫地球人的視角,重新看待藝術。

策展人張君懿刻意打造一個現場看起來「沒什麼」的展覽,沒有了常見的隔牆,顯得稀疏的作品,寬闊的長型展場因而一覽無遺。張君懿表示本展是在疫情現況下對創作的重新思考,她自問在此情況下藝術家該如何繼續他們的創作活動,提出以「網頁」作為展覽實際發生的主場,而非只是將線上展覽當做實體展覽的臨時替代方案。

新北市副市長吳明機表示,此展作為新北市立美術館迎向開館前所推出的前導當代藝術展,期望透過反映時代議題與生活面向的當代藝術,激發出民眾對當代藝術的好奇,進而折射出對生活議題的關懷。未來市府也計畫透過新北市各重要文化展演空間發聲,加強與各領域藝術家及藝文機構的交流合作,強化市府與藝術界及社會大眾間的對話。

文化局長龔雅雯表示,展覽集結15位國內外當代重要藝術家共同參與,堪稱黃金陣容,包括賴志盛、何采柔、陳萬仁、李明學、王雅慧、齊簡、謝佑承、徐瑞謙、時永駿、牛俊強、郭文泰〈Craig QUINTERO〉×河床劇團、克羅德・克羅斯基〈Claude CLOSKY〉、杜利安・高登(Dorian GAUDIN)、澎葉生〈Yannick DAUBY〉、與艾瑞克・瓦提耶〈Eric WATIER〉。藝術家以遺留實體的「超連結物件」作為索引、連結「線上虛擬」雙空間呈現,共展出17件線上作品與19件實體作品。

透過線上720度環景虛擬介面,不受時空囿限,強化深度體驗當代藝術家觀念性的創作全貌;實體空間上,策展人則刻意拉寬安全距離,並將當代藝術慣常運用的黑、白盒子空間帶入,營造「明室」與「暗室」的強烈對比展覽空間;而過道的天花板上則隱置一座吊扇,賴志盛的《輕風徐來》以白至灰黑的漸層色彩,扮演了一亮一暗展場的中介角色,反覆提供一種不著痕跡、隱匿的觀看視野,等待著好奇的火星人/觀眾一一去探索。

圖說:新北市藝文中心「給火星人類學家」國際當代藝術展大合照,副市長吳明機〈左五〉 、策展人張君懿〈右四〉、文化局長龔雅雯〈左四〉、文化局副局長于玟〈左三〉、以及參展的藝術家。〈照片新北市文化局提供〉

圖說:新北市藝文中心「給火星人類學家」國際當代藝術展開幕策展人張君懿表示此展是在疫情現況下對創作的重新思考。〈照片新北市文化局提供〉

圖說:觀眾欣賞「給火星人類學家」國際當代藝術展作品。〈照片新北市文化局提供〉

author avatar
編輯部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