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南院特展【謎樣景泰藍】4/1起開展

報新聞/編輯部

故宮南院特展【謎樣景泰藍】,將於今年4月1日起到113年4月14日
地點2F 展廳S201

景泰藍是指在金屬胎上以金屬絲勾勒圖樣,再反覆填燒琺瑯釉,打磨而成的作品。此項工藝又稱掐絲琺瑯,於元代(1271-1368)自拜占庭經伊斯蘭地區,傳入中國。十七世紀的鑑賞家宣稱,明代宗景泰時期(1450-1457)燒造的掐絲琺瑯最值得收藏,此種工藝因而得到「景泰藍」的俗稱。然而,景泰年間製作的掐絲琺瑯已近乎失傳。後世匠人為肆應古董市場龐大需求,便鑄造各式帶景泰偽款的作品,導致往後鑑定的困難。

此器仿自青銅器觚,底鑄「大明景泰年製」長方框陽文楷款。掐絲琺瑯器之「景泰款」,常屬後加,不足為信。這件作品的琺瑯釉色及器形,與一件法國裝飾藝術博物館的收藏雷同,該器據信為元或明早期製。早期掐絲琺瑯常因宗教奉獻,故而仿青銅器形,晚明工匠更喜好以狀似青銅器觚之掐絲琺瑯器作為花瓶。據此,此件作品或為元、明祭禮「爐、瓶、燭台」五供中的「觚形瓶」。
圖:故宮南院
這件〈掐絲琺瑯番蓮紋盒〉是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中最可能真正製作於景泰年間的掐絲琺瑯器。在中國,蓮一直是佛教習用的裝飾圖樣,此盒以「蓮花」或「纏枝番蓮」作為器形與紋樣的設計概念,且盒內原本盛裝一串木質數珠,可見與佛教的關聯性。
圖:故宮南院

乾隆皇帝(1735-1796在位)雅好古文物,亦曾試圖蒐羅明景泰年間製作的掐絲琺瑯。不過,比起追索遙不可及的景泰器,他更熱衷研發創造,命令宮廷匠師依他的喜好,製作掐絲琺瑯。乾隆時期因而發展出各種前所未見的新款式,締造了掐絲琺瑯面貌最豐富多元的全盛局面。

「壺尊」乃康熙時期(1662-1722)為求「景泰琺瑯」而改組舊器製成。此器各層琺瑯釉色調亦不盡相同,便是因為其各部分均產造於不同的時期。器腹內殘留掐絲琺瑯,說明該部位原本可能是碗或洗之類的器皿,後被拼接於此。
圖:故宮南院

更多詳細的在故宮南院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