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台灣醫療科技展 明志科大公開最新研發技術 產經 by 李 振麟 2021-12-02 FacebookLINETelegramWhatsAppTwitter 記者李振麟/台北報導 明志科技大學參加本年( 2021)12月2日至12月5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樓辦理之「2021台灣醫療科技展」,預計結合台塑企業研發亮點,於「台塑健康樂活館」展出該校包括光療、電漿及醫材最新研發技術,充分體現智慧醫療科技為人類帶來的樂齡生活,同時也將於「InnoZone創新技術特展」,展出甫獲得第18屆「國家新創獎」的4件作品。 圖說:有機電子研究中心主任劉舜維教授的研發團隊,以OLED面光源技術,讓褪黑激素延遲並集中於夜間分泌,解決失眠問題。 明志科技大學表示,於「台塑健康樂活館」展出的5件作品,包括有機電子研究中心主任劉舜維教授的團隊,以目前時下最新的OLED光療技術,研發「輪班神器-微光眼鏡」,透過OLED面光源技術,讓褪黑激素白天延遲並集中於夜間分泌,解決長期輪值的大夜班勞工苦惱的睡眠問題,此一技術預計導入企業應用,以解決輪班效率不佳等問題,長期應用則希望有效舒緩民眾失眠問題,達到國民睡眠健康的目標;另外「生髮救星-發光健髮梳」技術,應用OLED寬光源刺激毛囊,並也在膠原蛋白實驗增生實驗有顯著的突破,可望解決民眾苦惱的掉髮問題。 圖說:明志科大陳炳宜教授團隊研發的腰夠穩(有夠穩):椎間盤融合器產品示意圖。 另外,由陳炳宜教授團隊研發的「腰夠穩(有夠穩)-椎間盤融合器」,在自行研發的聯通孔生物支架塗上生物活性陶瓷材料,克服過往細胞附著生長的效率,經過實驗,骨細胞附著生長效率顯著優於其他材質之椎間盤穩定器。 該校同時推出由電漿與薄膜研究中心謝章興教授團隊所研發「加速癒合不留疤-手持式低溫電漿槍」,此設備大小方便攜帶且使用上簡單,更為傷口治療帶來福音;「超能電漿生髮術-多功能促進毛囊電漿設備」,藉由電漿、近紅外線與兩者並用多功能模式,促進細胞活性增強毛囊生長。 圖說:電漿與薄膜研究中心謝章興教授團隊加速癒合不留疤:手持式低溫電漿槍產品示意圖。 此外,該校在今年獲得第18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的4件作品,也將在「InnoZone創新技術特展」展區展出。包括在「創新醫材與診斷技術」領域方面,由機械系胡志中教授「四肢骨折手術與復健之克氏鋼釘固定技術」,與長庚醫院合作,有效解決臨床上克式骨折固定釘(K-wire)易鬆脫、易感染的問題,不但具有市場性、臨床需求,更具有技術創新性;工程學院張創然教授團隊「擴大腸胃內視鏡影像呈現技術並促進精準醫療診斷智慧」則可將魚眼影像即時還原,增加影像觀察的角度,增進內視鏡的偵測精確度,具有工程、民生、醫療等多領域之廣泛應用潛力。 圖說:電漿與薄膜研究中心謝章興教授團隊超能電漿生髮術:多功能促進毛囊電漿設備產品示意圖。 在「特化材料與應用生技」領域方面,材料系劉定宇教授「磁性金屬二維奈米片於磁分離及SERS快速生醫檢測平台技術」,藉由 SERS光譜靈敏且專一,可輕易抓取並濃縮如細菌、病毒、尿毒素、水中毒物等待測物,完成一個高度層次整合的解決方案。化工系張煜光教授「具有蛋白質3D結構奈米纖維膜製備及其在染料廢水處理之應用」,能有效去除染料廢水中殘餘的特定染料,且在多次吸附/脫附循環後仍具功效。 明志科技大學表示,本次展出的作品,技術成熟度高,也極具產業推廣的價值,歡迎產業先進與各界於展覽期間前往參觀與體驗,感受該校充沛的研發能量,也積極爭取與廠商進行產學合作,共創商機。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李 振麟 經歷 中華社區報刊聯合新聞網記者、優傳媒記者、爽報新聞網採訪主任、報新聞報採訪主任 美國財務金融與國際貿易雙碩士、多年實務經驗, 報導類別專注國際財經產業,醫療、社團、藝文、生活娛樂等報導。 See Full Bio FacebookLINETelegramWhatsAppTwitter 前一篇〈反萊豬公投」蘇偉碩:過關後民進黨若提反萊牛 他願支持公投下一篇實幹篤行顯擔當 金邦達寶嘉榮獲《鏡報》「杰出企業社會責任獎」 完成碳足跡盤查與碳中和作業 敏實科大「柿子牛軋糖」全台首例通過國際標準查證 【報新聞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與淨零轉型趨勢,敏實科技大學宣布重大突破─該校餐飲管理系研發生... 2025-04-29 清冠一號團隊攜手訊聯外泌體及AI智慧研發「清泌一號」 報新聞/記者蔡昀臻/台北報導 疫情期間熱銷60餘國的「清冠一號」,助全球人類重拾健康,中草藥對抗COVID-19的藥... 2025-04-29 中市首創「企業AI應用學院」 助力隱形冠軍企業智慧轉型 報新聞/中部特派員鄒志中報導 廣獲好評!為鼓勵更多企業搭上AI浪潮,攜手打造台中市產業的數位新未來!台中市... 2025-04-29 45歲高管700度高危族群小心白內障提早上門「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突破光暈、眩光問題! 報新聞/記者蔡昀臻/台北報導 今年45歲、患有高度近視的高先生在外商公司擔任高層,平時得經常開夜車南北奔波,這一年多來...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