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導致資金周轉困難 北市法拍一拍案量增七成

(陳昱均/綜合報導)疫情趨緩,不過似乎有不少人的財務仍陷窘迫之中,台灣房屋集團統計雙北的法拍案量,發現今年上半年一拍案量比去年增逾4成,其中台北市今年共211件,比去年同期增加45.5%;其次為新北市397件,年增幅也有43.3%。若和2019年疫情發生前比較,台北市一拍量增七成,顯示自從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不少民眾資金周轉困難,法拍數量明顯增加。

圖/自從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不少民眾資金周轉困難,法拍數量明顯增加。擷取自iStock

對此,台灣房屋林口A9環球特許加盟店店東周起帆指出,台北市房價高貸款壓力大,若槓桿操作大,若資金規劃過於緊縮,很容易擦槍走火,而隨著這波疫情爆發,許多人的收入大受影響,雖然去年3月疫情開始之後,各銀行也推出紓困貸款措施,不過有些撐不住的屋主,為避免房子被拍賣,今年初也陸續急售,讓手中的資金能更靈活運用,可是仍有部分周轉不良的物件落入法拍,也成了投資族群想撿便宜的對象。

表/近三年雙北上半年一拍待拍量。台灣房屋提供

進一步觀察各行政區法拍量,發現台北以北投區46件最多,其次為士林區30件。其中,北投因今年有建商多筆新案遭到法拍,包括「森原六十六」、「Ihome-1家1」就有12戶餘屋被拍賣,一拍底價落在915~4886萬元之間,目前都因為疫情停拍中;至於新北市,今年上半年由汐止區44件奪冠,其中不乏20年以上的中古大樓,以及多筆山坡地土地,債務人都是自然人,不排除是經濟遇到困難,付不出房貸,導致名下不動產淪為法拍。

表/2021年上半年北台灣一拍待拍量前3名區域。台灣房屋提供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通常不動產拍賣物件是反應至少4個月前的債務狀況,因此今年上半年的拍賣,是反應去年底到今年初有財務問題的狀況,多數的法拍是因為資金周轉困難付不出房貸,或將不動產作為抵押品借貸無法贖回,最終淪入法拍市場。

不過,除了資金周轉或債務問題,法拍也成為一種「脫身」的手段。板橋區35件法拍屋,其中有6筆是來自浮洲合宜宅,就是因為部分屋主透過法拍轉手,規避10年禁止銷售限制,藉此在禁售期前轉手獲利出場;此外,不少公同共有物件,所權人會訴請「變價分割」,讓資產藉由法拍途徑,達到簡化產權、合理分配價金的目的,法拍案件數也因而增加。

張旭嵐分析,法拍屋若進入二、三拍,底價可望低於市價,有機會撿便宜,不過若為不點交物件,常會發生租客惡意占用的問題,處理不易,加上不能事先看屋,最好在投標前多了解社區狀況、該屋遭法拍原因,而且法拍屋轉手獲利,仍需課徵房地合一稅制等,這些都仍需留意。

熱門新聞:農曆七月不能買房?易經專家教你如何解套

author avatar
引新聞
引新聞INNEWS為綜合型新聞網站,由天勢國際有限公司於2020年3月創建,新聞團隊是由一群專業、年輕、創意集結的媒體人所成立,秉持客觀與中立新聞報導,為讀者提供「引領潮流、吸引眼球」的第一手熱門資訊,以及用最簡單的方式讓您輕鬆瞭解時下最火熱的新聞事件整理包,同時將品牌精神完整傳遞觸及廣大優質用戶。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