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新聞| 劉品萱
2024 年 12 月,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研院)發布最新預測指出,2025 年台灣製造業整體產值預計將年增 6.48%,總額上看新台幣 25.9 兆元。其中,半導體產業將以年增 16% 的強勁動能,首次突破新台幣 6 兆元關卡,成為帶動整體製造業成長的主引擎。
半導體與電子業成長動能強勁
工研院表示,隨著 AI、大型語言模型與雲端運算需求持續推升,帶動伺服器、高速運算晶片與先進封裝需求攀升。
其中,晶圓代工與封裝測試服務接單暢旺,顯示半導體產業鏈自 2023 年下半年以來逐步回溫,且訂單回補力道強於預期。
資訊電子業整體也預計將成長 10.33%,表現僅次於半導體,是另一重要支撐力量。
傳產亦穩健回升,產業廣度擴大
除了科技產業,傳統製造業亦出現結構性反彈。
金屬機械業預估年增 3.54%,受惠自動化設備與歐洲機械設備需求回溫;民生工業則在內需恢復與觀光擴張支撐下,預估年增 3.53%;化學工業則雖受油價波動影響,仍預估年增 2.42%。
整體而言,製造業回溫已從高科技單一驅動,轉為多產業共同擴張的格局。
AI 帶動製造模式與接單結構轉變
報告強調,「AI 帶動」不僅限於半導體,更正深刻改變製造業接單與生產模式。例如工業電腦、感測器、數位雙生平台在機械、自動化與能源領域需求急增,帶動上下游同步轉型。
工研院認為,未來「Team Taiwan」若能進一步整合 IC 設計、材料、機電與軟體實力,有望進入以 AI 為中心的產業整合新階段。
ESG 規範與供應鏈重組帶來新挑戰
儘管前景正面,報告也提醒企業不可忽視新風險,包括全球 ESG 監管加嚴與區域供應鏈重組的結構性變化。
台灣製造商需加速導入碳盤查、再生能源與供應鏈永續管理機制,才能避免在 CBAM(碳邊境稅)、RE100 等國際政策下失去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