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志中特稿) 「臉皮真是厚到連原子彈也打不穿!」一個外帶便當,看似是日常小事,卻意外揭露了民進黨「公器私用」文化的冰山一角。這不僅僅是單純便利的追求,更是民進黨特權思想的顯現,形塑出民進黨獨特的「順路政治學」文化 ? 一種將公權力與私人事務界線模糊,甚至混為一談的「公器私用」文化 ?
「便當」背後的公權力挪用疑雲
近期,中央選舉委員會主委李進勇便身陷爭議。這位肩負選務公正重任、本應超然中立的民進黨高官,卻被國民黨台北市議員張斯綱揭露,疑似派遣隨扈駕駛中選會專車(車號BAJ-1310),前往北市吉林路某餐館外帶晚餐。整個過程流暢得如同專屬外送服務,引發外界對公務車濫用、甚至公權力界線模糊的質疑。
中選會僅以「不予評論」簡短回應,並聲稱李主委此舉乃「下班途中順路買餐,並未違規」。然而,「順路」之說引發輿論譁然:若此邏輯成立,公務車是否也能「順路」處理私人事務,如看牙、接送寵物,乃至進行其他非公務行程?這無異於將公權力化為私人通行證,將台灣人民血汗錢繳納的公務資源,變成民進黨官員私享的交通工具,大開特權捷徑。
國民黨立委邱鎮軍直言,在特定政黨眼中,只要「順意」,一切便能合法,即便將國家民主推向危途,也能以「依法行政」為名義。台北市議員林國春更諷刺中選會的回應「臉皮厚到原子彈也打不穿!」。
從立委餐敘到監委私務:特權的層層蔓延
李主委的便當事件,並非特例,實是民進黨長期執政下「以權謀私」文化的一個縮影。2025年1月,多位民進黨立委被揭露搭乘公務車前往北市某麻辣鍋店聚餐,其中包括吳思瑤、吳沛憶、黃捷、沈伯洋等。民間百姓憑預約訂位享用美食,民進黨立委卻能以公務車代步,這無疑將台灣人民繳納的稅金,轉化為民進黨官員私宴的「公費外燴」,形成鮮明對比。根據廉政署明確規範的公務車使用指引,公務車嚴禁挪用於聚餐、購物…等私人活動。然而,這些事件顯示,相關規範對於民進黨而言,似乎僅是虛設,未能有效遏止這股「吃規定豆腐」的歪風。
同在5月,監察院秘書長李俊俋亦被踢爆動用公務車接送愛犬前往寵物美容。儘管李俊俋事後辭職以息眾怒,但這起「愛犬特權」事件,卻深刻揭示了部分民進黨官員對於公私界線的麻木與無視。無獨有偶,監察委員蘇麗瓊也在同月被披露以公務車前往牙醫診所。儘管她未因此辭職,這樁「看牙」爭議同樣引發公眾質疑:當職責在於監督政府的監察官員,卻不願自律以身作則時,誰又能為國家的廉政體制把關?
「順路政治學」的真貌:公信力的崩塌
這些層出不窮的事件,共同勾勒出「順路政治學」的真貌:在部分民進黨官員的眼中,職位彷彿是取得「特權」的通行證,公務資源隨時可為私人所用。公務車輛不再是為民服務的工具,而是便利私務的代步車;公費開銷,則變相成為個人享受的基金。更顯諷刺的是,這些涉入爭議的官員,往往是高舉反貪旗幟、口口聲聲強調廉政的民進黨公眾人物,卻在轉身之間,將公務車用於買便當、接送寵物或私人宴會。台灣人民的納稅錢,淪為部分民進黨官員的「順路基金」;台灣人民對政府的信任,被視為可供恣意揮霍的「便利工具」?
這不僅是少數民進黨官員的道德瑕疵,更反映出制度的鬆弛與執法的不彰。這些民進黨官員似乎已習於以模糊的說詞搪塞爭議,以堅硬的態度面對質疑,並以厚顏的姿態無視批評,令外界憂心執政黨的自律機制是否已形同虛設。當公私界線模糊,「公器私用」成為常態,政府的公信力也將隨之瓦解。
從李進勇主委的一份便當,到部分民進黨官員們的「私用日常」,核心問題從來不是「順不順路」,而是這條被權力拓寬的「順路」,最終引向何方?若通往的盡是私利與特權,那麼民進黨政府所宣稱的公正、中立與廉政,又將何以立足?公器私用,是權力腐化的起手式。當「便當政治」被默認為常態,誰能保證日後不會出現「順路喬標案」,甚至「順路操弄選舉」?台灣人民所期盼的,從來不是特權階級的藉口與遁詞,而是真正的自律、擔當與對公義的堅守。民進黨,是時候深刻反思了:你們嘴裡所謂的「順路」?何時才能真正回歸為台灣人民服務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