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青
《生命樹》不只是象徵,也是一種時間與創作關係的比喻。
《安卓藝術》適逢十五週年之際,邀請1 5位長期合作的國際藝術家以「植物」及「時間」為題,共同參展的作品風格橫跨寫實、抽象、裝置與跨媒材等跨文化的視野,同時也呼應畫廊從本土出發、向世界延展的企圖。
不論是楊寓寧潑墨風格的植物,將墨線、書寫與圖層堆疊組構為如葉脈般的空間紋理,宛如從紙本蔓延出的意識網絡,也是一種對文字、思想與形狀的有機延伸。
而印尼藝術家瑟提亞萬透過數百隻得手捏塑的昆蟲組構的牆面裝置《重生》,儘管有限卻極致響亮,兼具生命的張力與藝術的節制,非常震撼。
黨若洪的畫作《樹》以微觀視角和近乎抽象的森林與自然描繪,呈現印象派的筆觸,到近乎趣味的混融。
而對照林煒翔《如霧起時》彷彿描繪出晨霧中某個記憶中的抒情時空。一如藝術家內在情緒與自然對話的切片,每一筆皆有溫度,定格成的永恆。
雕塑與攝影的對話。丹尼.格爾獨具高空攝影;一種遠距離視角下的減法創作,搭配牆面黑白攝影,展現了時間的靜止與物質轉化,近乎抽象且具備哲思性與未來感的詮釋空間畫面,以影像詩化都會與人之間的疏離。
至於日本藝術家大卷伸嗣用人體局部創作的《漂浮-背景》系列,以滴流觸感重新詮釋雕塑的有趣再生,深化了藝術與生命、自然之間的哲學連結。
《生命樹》策展,每一位藝術家像樹上的枝節,在這片藝術林地中,交織出豐富且立體的風景。不僅是「安卓藝術」承接過往Revision的象徵,也是一段畫廊與藝術家、創作夥伴和觀者共同成長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