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麥玉珍批政府居住政策「畫大餅」 籲加速社宅興建、強化租金公平機制

立委麥玉珍辦公室提供

記者鄭儷絲/台北報導

面對房價與租金持續攀升,民眾對「買不起、租不起」的居住困境無不感到壓力。立法委員麥玉珍4/24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質詢內政部長劉世芳與國土署署長吳欣修時,嚴正指出政府推動居住正義喊得響亮,實際執行卻漏洞百出,並呼籲政府切勿再「畫大餅」,應拿出具體作為,解決民眾住不起的問題。

社會住宅落後、房價創高 青年買房夢遙不可及

麥玉珍指出,政府雖預計2023年底達成興辦與包租代管20萬戶社會住宅目標,但根據最新資料,截至2025年第一季實際完成戶數僅約10.6萬戶,與目標落差甚大,更遑論2032年欲達成50萬戶的長期規劃。她質疑:「建設進度嚴重落後,政府還能說落實居住正義?」

她進一步指出,全台房貸負擔率已達40.28%,六都更普遍超過50%,遠高於國際建議的30%安全值;而房價所得比已高達10.9倍,創歷史新高,意即一個家庭需不吃不喝近11年才能買房,顯示居住負擔沉重。

 

麥玉珍也針對《住宅法》中授權地方政府依所得級距調整社宅租金的規定,批評目前各縣市租金落差明顯,台北市一戶社宅租金可高達9,000元以上,而屏東不到5,000元,失去「社會住宅應兼具公益性與可負擔性」的本質。她質疑:「這是保障弱勢還是變相市場化?政府不能讓居住正義成為空話!」

為解決當前社宅與房價亂象,麥玉珍提出四項具體建議:

1. 建立加速社會住宅興建的機制,提升行政效率與施工進度。

2. 落實房價控管與市場資訊透明,讓民眾取得正確資訊、理性選擇。

3. 將弱勢戶承租比率由「至少40%」提升為「至少50%」,強化社宅的社會功能。

4. 儘速提出社會住宅租金依所得分級的明確標準,確保租金公平負擔。

麥玉珍強調,青年世代已逐漸對「安居」感到無望,政府若只停留在政策口號與遙遠目標,無異於讓年輕人繼續「住不起、租不了、買無望」。她呼籲:「居住正義不是紙上承諾,是要讓人民看得見、住得到、負擔得起!」

她也再次提醒行政部門,改善居住政策刻不容緩,不應再以華麗承諾掩飾執行落差,唯有拿出真正的行動與誠意,方能回應人民對公平居住環境的期待。

 

author avatar
編輯部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