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議員王欣儀今日在市議會警政衛生部門質詢時指出,國際疫情仍緊繃,面對此一嚴重、特殊的傳染疾病,臺北市身為首都,核酸檢測需求又是全國第一,衛生局應擔負起領頭羊的公衛責任,在合理的成本範圍內,研議調降Covid-19核酸檢測的篩檢費用!
此外,她也呼籲北市聯醫應調降Covid-19核酸檢測「快速件」費用,從原先7千元,調降為6千5元,以減輕有緊急性需求民眾的負擔!
王欣儀指出,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為例,現行Covid-19核酸檢測費用為5千元,但分析檢測單一人次的相關成本,其中藥材費卻僅佔總成本2成5(1102元),剩下近4千元都是銷管財、行政費、水電費、設備費、其他費用攤提等等,甚至還有淨利賺民眾錢,成本計算方式令人質疑,且顯不符合比例原則!
王欣儀進一步指出,民眾到醫院檢測只要花數分鐘時間,直到拿到報告也不過只要2天,卻要負擔醫院「整個月」的水、電、空調費用,而核酸檢測設備、維修攤提也是要民眾負擔「整個月」的成本費用就更不合理!
此外,「銷管財」費用的計算方式更可笑,管理費用竟然是用「年」來計算,且核酸檢測是做了什麼推銷、行銷?為何民眾要負擔行銷費?
王欣儀質疑,相對於其他採檢量沒那麼大的縣(市)、私立醫院,如南投縣竹山秀傳醫院、佑民醫院、雲林縣天主教若瑟醫院、連江縣立醫院、嘉義基督教醫院、大林慈濟醫院及嘉義長庚醫院等,目前都是收費5千元,衛福部花蓮醫院則是4千5百元,台北市的出國需求者眾,篩檢量如此龐大,理應更可壓低試劑耗材、水電等成本才對,為何也要收到5千元甚至更多?
王欣儀說,在為國人健康把關、防疫第一下,鄰近的大陸、香港、澳門地區平均採檢費用約為1千元台幣上下,美國大學更是提供學生每週2次「免費」的核酸檢測,難道大陸或美國的醫院都沒有成本考量嗎?
王欣儀表示,臺灣目前疫苗取得困難、數量不足、副作用有疑慮,疫苗施打在尚未普及下,Covid-19核酸檢測仍為防疫政策極重要的一環。而臺北市身為首都,須建立良好的示範責任,不應帶頭發「災難財」!
臺北市衛生局做為北市所有醫院COVID-19自費檢驗收費標準的審核單位,更應拋磚引玉,帶頭做起,除了檢討北市各醫院訂價機制的合理性外,並應建議中央,為確保國人安全,現以防疫及為民服務為主,各醫院Covid-19核酸檢測扣除合理成本外,不應再額外多賺民眾錢。疫情期間多項紓困措施,檢測也應給予民眾更低廉便民的價格才對!
此外,王欣儀發現,自今年3月15日起北市聯醫增加快速件COVID-19自費採檢服務,截至4月11日止,自費採檢共計1901人次,其中快速件計536人次,平均佔總數近3成;其中仁愛醫院的速件需求更達4成。因常有民眾有緊急性需求(如親屬身故或重病,需外出或出國奔喪、探視等等)為了爭取時效,趕快拿到核酸檢測報告而使用快速件服務,但北市聯醫目前快速件收費為7千元,她建議初步至少應研議酌予調降為6千5百元,以減輕民眾負擔!
王欣儀認為,臺灣是高度依賴出口貿易的國家,疫情期間經濟發展活動不能停擺、學生依舊有就學往返需求。疫情期間迫不得以必須依照規定自費檢附核酸檢測報告,從中央到地方都不宜藉此作為增加醫院盈利的檢測項目看待!
圖說:臺北市議員王欣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