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局推動影像創作 無痕模式獲得首獎

【許家源記者/綜合報導】

臺北市政府勞動局於12日上午在孔廟劇院舉辦「113年勞動影像工作坊」成果發表會,公布前三名及佳作等獎項。第一名作品《無痕模式》因其對勞動影像的理解、影片創意、觀點及執行力獲得評審一致肯定,榮獲三萬元獎金。

「113年勞動影像工作坊」成果發表會貴賓與學員大合照。圖/紀工會提供

《無痕模式》以隱身在人群中辛勤工作的清潔員為主角,透過對捷運站整潔的維護,展現其背後的故事。拍攝團隊「清潔員宇宙」由周家立、陳嶸、陳采霓三人組成,在專業導演的指導下,不斷進行創意討論,從影片構思到剪輯過程中,讓學員在短短兩個月內完成專業水準的作品。

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局長高寶華表示,此次影像工作坊旨在擴展勞動影像的多元視野,鼓勵學生、事業單位及工會組隊參加。本屆工作坊的幕後執行團隊由臺北市紀錄片從業人員職業工會組成,在工會「影像知識扎根社會」的推動下,獲得熱烈回響,共有69組市民報名,最終選拔出30名學員參加,充分顯示活動受到廣泛肯定。

臺北市政府勞動局高寶華局長與所有工作坊學員大合照。圖/紀工會提供

學員們經過70小時的專業培訓,在5位導演的指導下,完成10部影片,題材涵蓋醫療、照護、表演、清潔等職業的工作現場故事,並從性別與親職角度探討勞動現狀。

成果發表會除了頒獎和播放第一名影片外,下午還特別舉行各組學員影片的首映放映會及映後座談。除了《無痕模式》,第二名《玉蘭花》講述失智機構照服員的故事,第三名《金鶴》回顧台灣性別平等運動歷史,佳作獎則有《果嶺奇姬》、《YouTube請搜尋“___”》及《隱形的呼吸治療師》等影片。

臺北市政府勞動局高寶華局長頒發第一名影片「無痕模式」獎項。圖/紀工會提供

本屆工作坊的十組團隊在短短兩個多月的密集課程中,學習影像製作技術及敘事方法,提升說故事的能力,並在專業影像工作者的指導下,探索影像製作的思考過程。同時,課程內容也從國際移工、性別、著作權等角度,增進學員對臺灣勞動現狀及勞動權益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