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結果發現,在2020年總統大選前後,以及新冠疫情延燒期間,灌水帳號、殭屍帳號等在網路上肆虐橫行,且不分政黨,以帶有特定政治訴求為目的,進行無差別攻擊。尤其在總統大選前,藍、綠兩黨總統候選人的臉書粉絲專頁都潛藏有20%左右(圖說一),以發佈假訊息或製造混亂為目的的假帳號出現。這些假帳號也特別喜歡出沒於政治意見領袖、政治網紅、新聞報導粉專及「內容農場」之中。因此,關心政治與社會議題的民眾,非常可能因為閱讀到刻意製造的錯誤訊息而成為錯誤判斷的被害人。
此外,本研究還發現選舉前假帳號最常關注與互動之粉專皆為國、民兩黨總統候選人,互動次數約佔調查期間總數的20%,其他政治人物則約佔40%(圖說二)。藉由訪問專家後發現,假帳號利用者為了製造混亂和加劇社會的分裂與矛盾,因此只要是傳播力度夠強的平台都會被利用,所以大到總統候選人,小到一般的社群網紅的粉專,其實都可能成為被用於帶風向、傳播假訊息的平台。
然而,這些假帳號從何而來?本研究從其用語與文字使用方法,以及參與研究的專家意見來看,這些假帳號的IP大都來自海外,其刻意忽略時事主題,不斷重複對特定政治立場發表言論,因此,有必要提醒政府與民眾應提防假帳號對臺灣社會的政治滲透。
針對假帳號肆虐,假消息滿天飛之情形,犯研中心研究人員建議網路服務業者應對假帳號與散播不實訊息進行管理與偵測,例如結合目前民間具有這方面科技能量的「轉傳查證機器人」等AI技術,在謠言散佈第一時間提供不同資訊的回饋,幫助網友進行客觀判斷。
犯研中心表示:假訊息之散播難以溯及源頭,大多時候由境外的社群用戶發起,執法單位只能望洋興嘆。目前政府查緝假消息的「惡、假、害」三要件,在實務上常難以同時成立或證明,建議政府應加強境外合作,且立法與司法應該同軌並明確定調「假訊息」的認定標準,才能有效遏制假帳號與假訊息四處氾濫的情形。
圖說一:選前追蹤貼文假帳號比例。
圖說二:假帳號互動粉專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