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醫」哩路好遙遠 成為壓垮偏鄉銀髮癌友的最後一根稻草

報新聞報記者鄭儷絲 李振麟/健康報導

對大多數人來說,生病了,走幾步路或搭車幾十分鐘,到離家近的診所或醫院看醫生就好,對於偏鄉長輩而言,這卻是一段遙遠路途。居住宜蘭縣大同鄉的葉爺爺,為治療食道癌,每天回診放療、每2週住院化療,有時搭鄰居的順風車下山,但通常要自行搭乘一天僅2班車的客運,雖然離醫院約51公里,路程不算長,但沿路都是山路經常沒有位置坐,光是單程一趟,必須站著近2小時才抵達醫院,倘若下大雨又得擔心落石、坍方,長期就醫翻山越嶺、舟車勞頓,讓樂觀的爺爺也不免心力交瘁地說:「不曉得治療有沒有用?什麼時候結束?有時候好累都想說不要去了。」

圖一:南部、東部地區每年約新增4,000多位銀髮癌友,受高頻率回診及長途就醫的煎熬。(圖/台灣癌症基金會提供)

為了實際瞭解偏鄉地區長輩的辛苦,公益大使林予晞從市區開車花了一個多小時到葉爺爺的家,親自接送他前往醫院,開著唯一一條下山的路,聽著葉爺爺言談之中吐露出的淡淡無奈,讓她深刻體會到,「台灣不大,但很多地方很遠,離醫院很遠,尤其是罹癌的長輩們,距離,常讓他們不得不放棄,長期的回診、追蹤及治療。生病已經很辛苦了,要面對病魔,還要面對經濟上的困境,更要忍受長途的舟車勞頓,車資更是他們的心頭痛,這些因素都會讓他們放棄長期的治療。」

根據107年醫療統計年報,所有疾病中,癌症病人平均門診次數最高,尤其對於正在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的癌友,需每週甚至每天往返醫院就診,密集的治療對身體負荷已是一大考驗。癌症是需要高頻率穩定回診治療的疾病,以葉爺爺案例,幾乎是偏鄉地區的銀髮癌友每天或每週需面對的真實生活,他們就醫的一哩路,比你我想的還要遙遠,穩定接受治療成了一種奢求。

圖二:公益大使林予晞與偏鄉地區長輩接觸後體會到,距離常讓他們不得不放棄癌症的治療。(圖/翻攝自台灣癌症基金會《銀髮偏鄉 就醫無礙》影片)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曾做過一份「癌友就醫交通困境調查」,結果顯示,銀髮癌友比例高、就醫往返時間成本高、獨自就醫比例高,偏鄉地區普遍常見的「三高」現象;台灣醫療水準高,癌症若在確診3個月後及時治療,1年內死亡率為18%,未接受正規治療,1年內死亡率將成長3倍達55%,如能持續治療,可以穩定控制病情甚至治癒,但有近7成病友卻表示有中斷治療的想法,最大原因就在於交通不便。

對銀髮癌友而言,若沒有更方便的就醫方式,不僅中斷治療機率提高,對癒後也有不利的影響。富邦人壽長期致力於「高齡關懷」,透過健康促進與社區協助的方式,期望為台灣打造樂齡社會,當發現南部及東部地區銀髮癌友,因交通不便竟高達7成的銀髮癌友萌生中斷治療的想法,2017年起率同業之先攜手台灣癌症基金會推出「銀髮偏鄉 就醫無礙」交通補助專案。針對居住於大南部、宜花東等偏鄉地區60歲以上正在治療中的弱勢癌友,住家距離醫療院所10公里以上,且每月至少回診一次,給予每名8,000元回診治療交通補助,幫助他們穩定完成療程,以利邁向康復之路。

圖三:偏鄉銀髮癌友,往往需翻山越嶺、舟車勞頓,就醫往返至少5個小時,已是他們習以為常的距離。(圖/台灣癌症基金會提供)

全台每年新增10萬名以上癌症患者,其中60歲以上佔將近6成,尤其南部與東部地區每年約新增4,000多位銀髮癌友,飽受著高頻率回診以及長途就醫的煎熬。為了不讓就醫交通困境,成為壓垮銀髮癌友的一根稻草,富邦人壽與台灣癌症基金會鼓勵大家支持響應小額捐款,使此計畫的救助範圍能夠擴大,用愛心讓他們的康復「醫」哩路不再遙遠。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