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25日)展出 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

記者許家源/台北報導】

「唯有贏得我們自己的影像機器才能贖回我們的歷史與未來,這一場抵抗現代啟蒙的鬥爭與勝利」—-高重黎

「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於3月25日起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正式開展,由李威儀策劃,爬梳臺灣資深藝術家高重黎40餘年的創作軌跡——以攝影、電影、裝置、動畫、影音機器等技術,考掘影像與影像機器之本質,不斷審視影音生產之實踐,並回應第二次工業革命至今,人受到自造物的影響與變革的歷程。「生活決定意識」中文展名引自馬克思(Karl Marx)與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洞察歷史唯物論的關鍵名句,強調物質生產條件的重要性。而英文展名以「Re-Present(再現)」為題,回望2007年個展展名「At Present(目前/呈現)」,相隔16年後,創造自身記憶與圖像的生產關係。

「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主視覺。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高重黎,《整肅儀容》,1983-2023,75吋螢幕、網路攝影機、深度攝影機,尺寸依場地而定。圖像由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高重黎,《ASA的N次方》,1983,壓克力顏料、X光片、拍立得、義肢、影印物、鏡面壓克力、玻璃纖維,125×245公分。圖像由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高重黎,《遠離烏克蘭或數據⽜仔》,2023,發泡海綿、機械動力裝置、PC塑膠板、燈,尺寸依場地而定。圖像由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高重黎,《反.美.學 002》,1999,化學機械式活動影像裝置,68x68x115公分。圖像由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高重黎,《瑪琍有隻小羊羔》,2019,工業時間客體/留聲機、蟲膠曲盤、頭骨模型,50×30公分。圖像由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高重黎,《雙目視覺投幣機》,2023,燈片、日本投幣街機,31.5x26x50公分。圖像由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高重黎,「一卡皮箱電影院系列」桌上一景,2006-2015。圖像由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高重黎,《3D活動影像觀視器》,2008,數位輸出、手繪圖、立體攝影、壓克力,21x12x20 cm。圖像由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高重黎,《消相與顯相的耳語》,2023,實物投影機、玻璃纖維、動力裝置,120×93.8×127.5公分。圖像由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高重黎,《十六小時的情事》,2023,內投有聲幻燈機、電影膠捲、數位程式,尺寸依場地而定。圖像由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高重黎,《御賜義肢》,2023,工業時間客體、動力裝置,尺寸依場地而定。圖像由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高重黎,《逆旅的三段旅程》場景照,1987-2012,錄像裝置,41分鐘。圖像由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高重黎,《我的陳老師》場景照,2010,單頻錄像,22分27秒。圖像由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藝術家高重黎。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左至右)策展人李威儀、藝術家高重黎與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王俊傑合影。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