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自99年起推動「農業學界科專計畫」,截至目前已補助多所學術研究機構執行累計共43項計畫,並將研發成果產業化與商品化,平均每件計畫帶動1.63件技術移轉,以及1.21件合作研究,促成業者衍生投資逾4.5億元。該會委託台灣經濟研究院辦理之農業科專計畫研發成果觀摩暨交流活動,今(18)日於苗栗縣四方牧場舉辦,現場展示國立臺灣大學執行之「乳牛熱緊迫健康監測智慧化管理系統研發」計畫成果,包含乳牛健康觀測裝置與監測平臺研發說明,並安排導覽相關設備,以及介紹乳牛行為辨識平臺之操作,期待藉由產學研各界交流互惠,進而瞭解目前畜牧產業智慧化管理趨勢。
牛隻熱緊迫現象減緩,酪農智慧控管好輕鬆
農委會指出,乳牛熱緊迫現象為牧場經營管理之重要課題,當溫度高於攝氏24度,乳牛即產生體溫升高、呼吸加速及採食量降低等徵狀,並導致產乳量降低。國內乳牛場降溫常見方式為開啟風扇及灑水,時間可能連續長達8至10小時,使牛欄泥濘,並造成牛隻乳房炎與跛足問題。
農委會說明,國立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徐濟泰教授長期鑽研乳牛生理及飼養管理,與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合作開發「乳牛健康監測整合系統」,透過物聯網技術收集牧場溫、濕度資料,整合乳牛行為包含反芻、採食等活動訊號及影像資訊,分析乳牛熱緊迫與環境關聯性,並利用智慧化系統自動控制風扇、灑水及噴霧等設備。酪農戶可隨時透過行動裝置連線,進入雲端智慧服務系統進行管理。另該系統具即時記錄功能,可判讀牛隻熱緊迫情況,自動發布警訊通知牧場管理人員,由遠端控制牧場降溫系統。
農委會表示,該計畫首創乳牛熱緊迫健康管理系統,不僅可大幅降低人力成本,並有效控制牛欄環境溫、濕度指數,更可減少乳牛10至15%之乳量損失,其成果可依據不同場域提供最適化規格,進行牛隻個別或分群管理,精確掌握牧場牛隻健康狀態,穩定乳量生產與品質,有效提升牧場乳牛健康管理效能。